首页 > 新闻中心 > 财经新闻 > 正文

“供给侧改革”首次写入G20峰会公报

2016-09-12 14:39 来源:新华网 0

  9月4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会议并致开幕辞。 新华社记者李学仁摄

  新华网北京9月12日电(何凡)G20杭州峰会大幕落下,成果丰硕。“创新、活力、联动、包容”——峰会主题词在公报都有详细解答。特别是公报提出,形成了“需求管理和供给侧改革并重”的原则共识。8年春秋,G20峰会举行11次,“供给侧改革”一词是首次写进峰会成果文件,列入全球经济治理的行动指南。航标如此醒目,开启世界经济新航程的方向清晰。

  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定下了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五大重点任务。此次,去产能、补短板等内容也被纳入峰会公报,政策目标与建议俱全。中国经济治理的新理念与新实践,被全球主要经济体接受、成为一致共识,意义深远。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近年来,G20集团面临从危机应对“救火队”,向长效治理“家长会”的身份转变。但由于全球经济复苏不平衡,各国自家的“烦恼”不同,政策空间各异、立场分化,G20协调工作殊为不易。

  回看往年G20峰会公报,对结构性改革虽有所提及,但着墨不多。自2009年G20匹兹堡峰会后,峰会公报常见“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的措辞,可难掩各方在这背后的政策博弈,实现目标的路径也不明晰。

  率先破题 探索转型必由之路

  调和各国核心立场的分歧越来越难,“供给侧改革”为何却能在此次峰会上一步到位、形成共识?

  相信打动与会各方的因素,至少有如下几点:

  一是富有远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谋划全局,着眼长远,是各国势在必行的选择。其视野不限于短期经济波动问题,旨在以制度供给、深化改革化解矛盾隐患,是汇聚中长期可持续发展后劲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曾指出:“从国际经验看,一个国家发展从根本上要靠供给侧推动。”

  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西方经济学的供给学派不是一回事”。自从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提出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我国率先破题,从阐明理念到政策发力,形成举国联动、快马加鞭的局面。今年3月,“十三五”规划纲要在全国两会期间获表决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部署经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

  二是攻坚气魄。习近平指出:“从2016年开始,我们正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动调节供求关系,要用5年时间再压减粗钢产能1亿至1.5亿吨,用3至5年时间再退出煤炭产能5亿吨左右、减量重组5亿吨左右。这是我们从自身长远发展出发,从去产能、调结构、稳增长出发,自主采取的行动。中国在去产能方面,力度最大,举措最实,说到就会做到。”这一郑重表态,决心可鉴,魄力尽显。

  三是践行在先。全面实施营改增,将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5000多亿元;进一步简政放权,全面公布地方政府权力和责任清单等;截至7月底,煤炭去产能完成全年任务的38%,钢铁去产能完成全年任务的47%……“行胜于言”,今年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加码,激发市场内在活力,在调整存量、培育增量上取得新进展,客观上已形成示范效应。

  四是铺垫充分。去年12月接任G20轮值主席国以来,中国积极协调各方推进杭州峰会成果准备工作。据粗略统计,各类会议贯穿全年,有数万人次参与、涉及;部级会议有20余场。峰会召开前,一次次讨论、一轮轮磋商,从不同角度促动各方扩大共识,为峰会锁定成果做足了准备。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到头了;
下一条:《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印发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