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财经新闻 > 正文

负利率"毒瘾"全球蔓延 本应由改革解决的问题都没解决

2016-09-06 10:02 来源:国际金融报 0

  【人物访谈】

  潘英丽:

  负利率下资产安全性下降

  针对全球多个经济体陷入的“负利率”陷阱,记者专访了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学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潘英丽。在她看来,负利率如果持续下去,将通过实业投资的回报率下降,从而长期降低利率水平,致使名义利率进一步下降,产生恶性循环。

  《国际金融报》:负利率目前在全球发展情况如何?

  潘英丽:金融危机以来,全球一些主要的央行采取一系列的量化宽松和低利率甚至负利率的政策,来刺激经济,不过这几年下来收效甚微。

  其实负利率就像是我们遛狗的绳子,如果小狗走得远了,我们可以把它拉回来,但是有了这根绳子,想让它走得更快、更远是不可能的。

  实行负利率也是一种迫不得已的办法,把宽松的货币政策用到极致之后,经济恢复依然很缓慢,还要面临着高负债和通货紧缩的压力。

  《国际金融报》:负利率政策不断扩张对中国有何影响?

  潘英丽:中国目前还没有开始负利率,不过中国现在的利率水平比较低。对于普通的百姓来说,负利率最直观的影响就是使得居民的存款缩水了,而把损失的资产转向负债者。而中国现在的投资渠道比较单一,富人们把目光投向股市、楼市,造成了股市、房地产的火爆,而实业资本则受到威胁。

  《国际金融报》:负利率会对经济产生怎样的隐患?

  潘英丽:负利率突破了传统货币政策的限制,使货币政策有了更大的弹性。一方面能够增加持有存款的成本,从而降低融资的成本,促进金融机构的资金流向市场,推动投资、信贷和消费。另一方面,压低汇率,促进出口。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资产的安全性会降低。负利率之下,银行的净息差减少了,盈利能力也就下降,使得银行的信用风险也就变高。

  负利率长期供给的廉价资金也增加了资产泡沫和投资的风险,其背后体现的是长期资本和投资回报率的下降。

  这样的资金大量淤积在金融体系内,使得银行剩余资金转向资产回报率高的高风险领域,推升债务的压力。

  另外,负利率看似是宽松的货币政策,而实际上却没有从结构上解除银行的信贷风险。这样的风险还会通过汇率和资本在国际范围内释放。竞争性货币政策的卷土重来,也会让全球的资产价格变得更加动荡,市场上的泡沫也会不断地出现。(记者 赵怡雯)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到头了;
下一条:同花顺侵权案一审开庭 万得索赔金额大幅上升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