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财经新闻 > 正文

聚焦G20杭州峰会:追求更高效全球经济金融治理

2016-09-02 11:44 来源:人民日报 0

  包容,让各方都参与治理进程

  8月31日,加拿大财政部长比尔·莫诺在北京宣布,加拿大将正式申请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莫诺说,亚投行代表了国际多边主义的新取向,加入亚投行是加拿大的最佳选择。

  加拿大投入亚投行怀抱,是国际社会对全球经济治理新公共产品更为包容的体现。回想近3年来,从中国提出筹建亚投行,到这家拥有57个创始成员国的新机构成立,欢迎的掌声不断,质疑之声也从未停息。一些西方大国质疑其他国家“迁就中国”,却丝毫未能阻止众多国家排队加入亚投行。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制需要共商共建共享,需要各方参与治理进程,亚投行的成立顺应了历史潮流。

  G20作为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平台,更需要各方参与。与七国集团(G7)被称为“发达国家俱乐部”不同,G20更好地反映了世界格局的变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作为平等伙伴同坐在一张桌子上,就国际经济事务平等协商、平等决策,符合新兴经济市场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超过50%的事实。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使之更加公平公正,这一直是中国的主张。担任G20主席国后,中国秉持包容原则,在筹备杭州峰会过程中与130多个发展中国家广泛对话,邀请更多发展中国家领导人与会,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声音,这本身就是对全球经济治理的突出贡献。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认为,是中国的努力将G20峰会的包容性提高到了新的水平。伦敦金融城政策与资源委员会主席包墨凯表示,中国正日益参与到全球经济治理事务上来,这是其他国家乐于见到的。

  共赢,让更多人同享治理成果

  加强全球治理,起点在于共商,过程在于共建,落脚点在于共享。让全世界更多人同享治理成果,这是全球经济治理的要义所在。

  全球经济持续增长带动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上升,全球11亿人口摆脱贫困令人鼓舞。但是,南北发展失衡的现实依然没有扭转,世界上还是有8亿多人忍饥挨饿。对全球化进程的管理不善,导致全球财富鸿沟拉大。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布兰科·米拉诺维奇在其新作《全球不平等:全球化时代的新方法》中指出,1988年至2008年,占全球人口1%的财阀成为全球化的主要赢家,而发达国家社会底层和中层人口所得甚少。不少发达国家民众加入全球化反对者的行列,不平等是原因之一。

  在中国的全球治理词典中,“共享”是又一关键词。中国的事业是同世界各国合作共赢的事业。中国致力于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并竭尽所能为各国的共同繁荣贡献力量。去年9月联合国发展峰会通过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国即推动杭州峰会制定落实议程的行动计划;去年12月提出中非“十大合作计划”,今年推动杭州峰会发起支持非洲和最不发达国家工业化合作倡议。这些行动和倡议,都是为了消除全球发展鸿沟,让各国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中国正在做一项其他国家没有做过的事业:不是把自己的发展建立在其他国家的痛苦之上,而是推动各国共享繁荣。”美国国际问题专家威廉·琼斯评论说。

  杭州峰会,一次重要的世界经济盛会,一个全球经济治理进程的重要时刻。中国以东方特有的智慧,正在给全球经济治理打上深深的中国印记。(记者 裴广江)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到头了;
下一条:8月制造业PMI创近两年新高 基建提速稳增长号角吹响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