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票据案再发 多道监管令牌排查风险
多道监管令牌排查风险
票据业务是银行一项传统的资产业务,目前使用较多的是银行承兑汇票,给企业融资带来了较大的便利。但票据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较多风险点,如在办理承兑汇票贴现业务时,由于操作不慎或审查不严,误将有瑕疵的汇票或票面要素不全及伪造、变造的票据办理了贴现而造成的风险。以及一些不法人员利用伪造、变造票据、“克隆”票据、票据“调包”或者伪造、虚开增值税发票,伪造、变造贸易合同及虚假的银行查询查复书,有意识地诈骗银行资金而使银行面临资金损失等风险。
去年底,银监会对票据业务开展专项检查,于2015年底下发《关于票据业务风险提示的通知》(203号文),要求各家银行高度重视票据业务风险,认真落实监管要求。
当时银监会就提出了风险提示,包括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利用贴现资金还旧借新,调节信贷质量指标;发放贷款偿还垫款;通过票据转贴现业务转移规模,消减资本占用,利用“卖断+买入返售+到期买断”、“假买断、假卖断”、附加回购承诺等交易模式,假卖断真出表,或帮助他行在月底代持,调节信贷规模等。
今年5月,央行联合银监会发布《关于加强票据业务监管促进票据市场健康发展的通知》,要求强化票据业务内控管理,坚持贸易真实性要求,严禁资金空转,严格规范同业账户管理。
7月,银监会办公厅再下发《关于全面开展银行业“两个加强、两个遏制”回头看工作的通知》,要求银行要求重点排查存款、信贷、票据、同业、理财和代销等各类重点业务中是否存在新发生的违法违规行为,并于11月底前完成。
而2016年上半年全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工作暨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会议上,银监会再次强调,下半年要重点严查十大行为,其中包括热衷当通道、做过桥、加链条,资金“脱实向虚”的行为;违规办理票据业务、签订抽屉协议、贷款“三查”执行不力等。可以预见,随着风险事件屡禁不止,票据业务风险监管也将升级。(文/南方日报记者 黄倩蔚)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