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财经新闻 > 正文

珠三角民间投资劲增19.6% 加速进军“新蓝海”

2016-08-15 09:33 来源:南方日报 0

  生产线升级“机器换人”效率大增

  在胜宏科技(惠州)股份有限公司的智能车间里,偌大厂房内见不到几个工人,取而代之的是机器人和智能化的生产线。原本需要1100多人的车间,进行智能改造后仅需350人,但效率却提升了约48%。

  胜宏科技(惠州)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总监张晃初告诉记者,“按照测算,公司员工平均月工资约为5000元,一个智能车间省下的760人,每月的成本就省下了380万元。但智能车间投产前后公司10亿元的产值并没有受到影响。”

  在民营企业聚集的珠三角地区,这样的场景并不少见。东莞市德尔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厂房里,其二代的自动化生产线已经投入使用,该生产线可以让6个人取代原来33个人的工作,促使生产效率和产品的品质获得大幅提升。德尔能计划在今年投入1500万元在三代生产线的研发设计上。

  位居全国电路板民营企业第一的东莞五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先后投入了3.5亿元用于机器换人,使企业的产值提高了30%。公司行政总裁曾国权坦言,“公司产品如今占领国内智能手机电路板市场份额的15%—20%,其价格优势主要得益于‘机器换人’。”

  快速增长的民间投资,加速着珠三角工厂上的机器革命。最新数据显示,东莞“机器换人”目前累计申报项目831个,总投资66.9亿元,带动全市技术改造投资总额231.2亿元,增长85.6%;

  在中山,工业投资181.22亿元,其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100.21亿元,增长32.2%;

  在佛山,第二产业完成投资523.77亿元,其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240.58亿元,增长37.3%。

  陈鸿宇表示,无论是“机器换人”的生产线改造,还是布局新兴产业,都是广东民营企业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通过自我提升突破发展瓶颈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广东民营企业也体现出较强的自我创新能力和意识。

  政策组合拳撬动民间投资增长

  记者采访了解到,在珠三角各城市,政府纷纷出台政策组合拳撬动民间投资的增长。

  不久前,珠海推出了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大招——《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其中围绕民营经济发展5大关键课题提出“28条”扶持政策,全力支持民营企业做优做强做大。根据该措施,珠海将对经认定为国家级、省级和市级以上工程中心和技术中心的民营工业企业分别给予补贴;对研发投入超过全社会研发投入平均水平的民营中小微企业给予重点扶持;对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投保的,可给予保费补贴。

  “这些措施对民营企业建设研发机构、使用高端设备的扶持很多,把准了民营企业转型的正确方向。”中国社科院工业研究所副研究员胡文龙说。

  在珠海艾派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张剑洲看来,此番政策组合拳落实到位,当地民营经济将产生质的变化,进而重塑城市的产业格局。

  《惠州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2016-2018年)》及其行动计划中也提出了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的相应措施,以增加企业技术改造和研发创新投入。中山大学教授林江表示,像这样通过合理的财税、货币政策引导民间投资有效地流向实体经济对于广东稳增长十分重要。

  在激活民间投资,引导民营企业转型方向的同时,如何处理政商关系,为民营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也成为重要议题。

  去年底,成为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的佛山,发布《提振民营企业家信心促进创业创新的若干措施》,从降成本、助融资、促创新、拓市场、强保障五大方面,为民营企业创新发展营造良好环境。而今年4月,佛山又出台了《深化整治“为官不为”提振民营企业家信心试行方案》,明确提出“深化整治为官不为,进一步解决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

  陈鸿宇说,广东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开始得比较早,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为民营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同时扶持政策一直以来比较到位,这样的状况使民营企业对未来也有了比较充足的信心。(文/记者 李丹 王彪 陈邦明 赵越 戴双城 郑佳欣)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到头了;
下一条:高科技产业孕育经济新动能 多项新政将为新经济护航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