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财经新闻 > 正文

北上广深开启“多中心”时代:一线城市区域发展格局“再造”

2016-08-11 15:00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0

­  如何打造多中心?

­  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如何才能成为打造一个一线城市副中心或者多中心?

­  事实上,这在根本上亦是一个北上广深应该如何基于自身发展而进行选择的问题。

­  “首先需要明白,北上广深建设城市副中心,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折中方式。”孙不熟认为,从国外经验来看,当一个城市发展为超大城市的时候,往往是通过裂变出“卫星城”的方式进行疏解和获得进一步发展,但我国的现实决定,副中心是一种更适合方式。

­  这就决定,哪个地方成为副中心或者多中心,受到诸多因素影响。

­  以广州为例,南沙新区叠加了国家新区、自贸试验区、“一带一路”、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多重政策优势,这决定南沙在广州乃至广东省具备独一无二优势。

­  广东省政府特聘参事、广东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陈鸿宇认为,南沙多项优惠政策和多重发展机遇叠加的优势,使得其在广州及珠三角地区具备较强的资源和要素吸附能力。

­  更为明显的是通州,近年来,通州即是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国家战略的重要抓手而得到快速推进。分析人士称,通州几乎集合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所有积极因素。

­  孙不熟分析,选择哪个地方成为城市副中心,更多是一个城市在综合考虑自身发展需求以及被选地包括交通条件、产业基础等方面因素而做出的复杂决策。

­  仍以南沙为例,它的优势还在于,具备良好的港口条件、拥有珠三角地区少见的连片土地资源可供发展、因毗邻港澳而具有开发发展的巨大优势。

­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上海、深圳两个城市来说,由于两市已非建设副中心,而是推动形成多中心的格局,选择和布局的考虑亦更具体和现实。

­  比如深圳,该市意在东进拓展发展空间,因此将龙岗区、坪山新区,连同盐田区和大鹏新区一起建成第三个经济中心,一方面是推进城市内东西部资源再配置和发展平衡,进而辐射深莞惠+河源、汕尾3+2经济圈。同时,将深港合作延伸至粤东,扩大深圳影响力。

­  需要指出的是,多位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分析人士指出,北上广深经济实力雄厚,具备加速建设副中心能力,但如何加强副中心与中心的发展联系性仍是重点。

­  而就广州此番提出的计划来看,交通被认为是基础。广州提出,建设南沙连接中心城区的快速轨道、快速道路体系,实现半小时内直达中心城区,到达深圳、东莞、中山、佛山等邻近城市,1小时内到达珠三角主要城市。

­  孙不熟说,快速轨道交通工具的出现,正好为这个“选择”创造了可能。南沙目前底子还较薄,依赖主城区的带动更为合适,直至其内生动能足够强大。

­  (编辑:陈洁,如有建议意见请联系:duhy@21jingji.com,chenjie@21jingji.com)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到头了;
下一条:北京居住证暂行条例正式发布:非京籍有证方可申请积分落户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