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财经新闻 > 正文

专访统计学专家:改革GDP核算方法不是为了保增长

2016-07-12 14:54 来源:新华网 0

资料图

  新华网消息 7月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关于改革研发支出核算方法、修订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数据的公告。实施研发支出核算方法改革后,我国各年GDP总量有所增加,其中2015年GDP总量增加8798亿元,增加幅度为1.30%。数千亿不是一个小数目。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调整?如何理解本次GDP数据修订?GDP调整与我们有什么关系?就此,新华网联合《中国信息报》专访了北京师范大学统计学院院长宋旭光。

  新华网:为什么要调整研发支出核算方法? 

  北京师范大学统计学院院长宋旭光:研发支出是指为了增加知识储备系统性地从事创造性工作而支出的价值。这种支出的发生,主要是为了增加知识存量,它通常依附于一定的载体,以知识产权产品的形态出现。通常情况下,此类知识产权产品一经生产便可被投入到生产过程中,与其他物质资本共同作用,生产出其他货物和服务。知识产权产品可被长期持有并在生产活动中持续发挥作用,为所有者带来经济利益。从这方面来看,研发活动所形成的生产成果与厂房、机械设备等有着同样的属性,均为固定资产。根据国民经济核算中固定资本形成的概念可知,用于知识这种固定资产积累的支出也应被视为固定资本形成,因此,研发支出理应资本化。

  纵观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的各个版本,可知此次研发支出核算方法改革并非一蹴而就,更非突发奇想。SNA1993承认进行研发活动的目的在于改进效率或提高生产率,因此,研发活动是一种投资性活动并非消费性活动。但由于当时的核算方法不够成熟,SNA1993不得不将研发支出作为中间消耗处理,在此情况下,研发支出没有被资本化。

  而随着国民经济核算技术的发展,研发支出资本化的时机逐渐成熟,最新的2008年版的SNA修订了原有的核算方法,明确将能够为所有者带来经济利益的研发支出作为固定资本形成处理,在全球范围内催生了研发支出核算方法的变革。自SNA2008推出后,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荷兰、芬兰等国相继采用新的国际标准,截止2016年1月,已至少有39个国家(地区)按照SNA2008的要求,将研发支出作为固定资本形成处理,并据此调整了有关GDP数据。以美国为例,2012年,研发支出调整就使美国经济总量增加了2.5个百分点。

  新华网:有人认为,GDP数据一经发布,就不应再调整了,您怎么看?

  北京师范大学统计学院院长宋旭光:其实不然。按照国际通行的做法,在基础资料或核算方法发生较大变化时,必须对有关数据进行修订。例如,美国年度国内生产总值数据在发布初步核算数后,还要进行五次修订。我国年度国内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数发布后,也要进行两次修订,我国还根据经济普查资料对当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国内生产总值历史数据进行全面修订。另外,当核算方法改变时(比如本次研发支出核算方法改革),也要对国内生产总值数据进行修订。可见,对GDP的科学调整是完全必要的。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到头了;
下一条:二季度GDP料增6.7%左右 结构调整取得进展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