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财经新闻 > 正文

“一元众筹”+抽奖 是馅饼还是陷阱?

2016-07-09 12:26 来源:北京日报 0

­  只要花一块钱,就可能买到苹果手机、黄金项链、蔻驰包包、澳洲牛排、轩尼诗红酒,甚至宝马汽车,你会心动并一试究竟吗?毕竟,一块钱微不足道,但心中“万一中奖”的小火苗蠢蠢欲动。殊不知,在互联网的汪洋大海里,如果成百上千元,乃至更多的网友像您这样花一块钱试试手气,就正好成全了某些人的别有用心。

­  馅饼:用一块钱买下全世界?

­  近日,记者发现周围不少朋友都在玩一种叫作“一元夺宝”的抽大奖游戏,声称能够“一元买手机”,“一元买电视”,“一元买宝马”。1块钱就能夺宝?听上去有点儿离谱。

­  查询发现,所谓一元夺宝,其实就是当下流行的互联网“一元众筹”+抽奖。商家提供奖品,参与者只需以最低1元钱就能够获得对应的抽奖号码,等凑齐平台规定的人次后,平台按照既定规则抽出一个号码,持有该号码的参与者将获得该商品。

­  记者在随机打开的几个一元购平台发现,参与抽奖的商品门类五花八门,大到宝马汽车、百万房产、家电数码,小到玩具娃娃、家居用品、面膜胶囊……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抽奖筹集的金额要高于商品价值。比如,1元钱买iPhone SE (16GB)手机,四款颜色的机型在京东自营和苹果中国官网的售价为3288元,7月7日晚上8时左右,网易“1元夺宝”平台上显示,总需人次为3888,以夺宝单价1元/人次计算,每台价值为3888元。

­  照这样计算,夺宝平台的商品定价大约高出市场主流售价18%左右,平台和商品提供方即便如约向中奖者送出一台手机,依然有利润空间。换言之,所谓的一元夺宝就是不少希望成为幸运儿的消费者一齐出钱,最终成就一个幸运儿,同时让平台及相关方赚取了可观的利润。

­  陷阱:投入产出不成正比

­  一元购到底有多火?记者在苹果APP Store输入“一元”,立马有“一元淘”、“夺宝吧——惊喜无限”、“夺宝高手”、“够疯——一元狂欢”等几十个APP映入眼帘,而输入“1元夺宝”,会出来众多名称相近的APP,这里面既有像网易、迅雷等知名互联网公司,也有不少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

­  据了解,“一元夺宝”的诱人之处在于抓住了人心,大家都希望以低廉的价格获得心仪的商品,以小博大,但这种抽奖活动究竟是馅饼还是陷阱呢?

­  “最初只是花一块钱试试,后来变成10块钱,中了一些小奖品后,就开始投入几百元甚至上千元,但得到的永远也不及花费的多。”一位参与者如是描述。“成瘾”,成为一元夺宝用户们经常提及的一个词。“就是停不下来,总想着继续砸钱继续抽奖。”但是,投入与产出往往不成正比,很多用户越陷越深。

­  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这类平台实际上出售的是一种中奖机会。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三条规定,抽奖式有奖销售,最高奖的金额不得超过5000元,为了规避法律风险,部分平台使用“×××夺宝币”这种虚拟币的方式代替具体金额。此外,部分平台的抽奖规则也存在漏洞,信息不透明可能为平台作弊留下空间。

­  不久前,一位程序员在网上爆料称,一元宝设定内部账号中奖程序,并揭露某一账号有多达232次的中奖记录,奖品包括多部iPhone、iPad、曲面电视等。

­  其实,一元购有点像一种中奖率稍高但回报远次之的彩票。那么,如果中了彩票后兑不了奖怎么办呢?“好不容易抽中一张20元充值卡,本来是想充手机的,居然显示密码是错误的,只能充值到该夺宝账户里,也就是说这20元只能继续抽奖了,我刚开始玩这个,就被骗了60多元,什么也没捞着。”大学生小齐沮丧地说。

­  在社交网站上,还有网友抱怨,虽然通过“一元夺宝”抢到了一台苹果手机,但到手之后经检验发现是假货,平台事后就不认账了。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到头了;
下一条:北京发布2016年企业工资指导线 建议正常经营企业涨薪9%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