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肉“黑色产业链”揭秘:食用狗来源不明 基本靠偷抢
【对话】
“犬只来源不明,则谈不上屠宰合法”
南都:AAF有“动物保护”的立场,此次调查是否受到了这一立场的影响?
IreneFeng(亚洲动物基金中国猫狗福利项目总监):我们认为,只有客观看待事实才是真正解决问题的基础。之前大部分人都是讨论狗肉该不该吃这些表面上的问题,而对实际狗肉背后整个产业链的状况了解和讨论不足。这个产业链上的其他各个环节包括运输交易、屠宰、消费终端等的实际情况如何,都需要深入了解。
因此我们报告上呈现的都是客观发现的事实,其实大家都可以自己去做类似调查,我们相信也将会看到同样的结果。
犬只大型养殖场成本高难以支撑
南都:为什么说大规模正规的“肉狗饲养”目前并不存在?
IreneFeng:我举几个比较大规模的养殖场的例子。一家位于山东省嘉祥县的万达养殖场是我们见到的规模较大的养殖场,我们在这里看到了二三十只成犬和上百只幼犬。其经营模式大概是“狗苗+散户”,即养殖场将幼犬卖给到周边农户,由农户散养,然后农户可以选择让养殖场回购成犬或自己直接出售。其他养殖场也是类似的模式。但是养殖场的负责人均对具体的养殖户信息闭口不谈。在万达养殖场周边20多个村子中,我们也没有见到一家养殖户。
另一家比较有“名气”的养殖场是江苏沛县樊哙狗肉场,这个狗肉场的负责人樊宪涛的儿子在2014年时介绍,散户养殖的成本较低,因为“人吃啥狗吃啥”,且节省了人力和场地的成本,加上很多养殖户不给狗打针。但是这一说法同样没有得到沛县不同村落村民的认同。而且樊哙养殖场的工作人员也明确承认,大型养殖场以前有,但是现在没了,因为狗越大病越多,成本太高,撑不下去。
猫狗的生理结构和脾性决定难以集中饲养
南都:是否存在肉狗养殖、宰杀合法化的可能,以达到“食品安全”的目标?
IreneFeng:猫狗的生理结构和脾性,使得它们难以被“人道”集中饲养和屠宰作为肉食。因此目前,被送上餐桌的猫狗大多来源不明。大量家养或流浪猫狗被非法偷盗、毒杀、抢夺,最终被残忍宰杀,食用猫狗的黑色产业链由此产生。
大量猫狗是被偷盗的,所以免疫的问题无从谈起。而其后续一系列的运输、贩卖、屠宰、消费其实都属于销赃、买赃的行为,都是非法的应该禁止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有关政府部门建立狗只屠宰检疫规程,那将是把偷盗狗只的黑色产业链予以合法化,变相鼓励了犯罪,包庇了违法行为,将是非常不妥当的做法。建立屠宰检疫规程很可能成为了黑色产业链的帮凶。
南都:目前中国的动物保护行动需要如何进行?
IreneFeng:首先政府应该尽快出台我国的《动物保护法》。现在,我们经常会遇到很多虐待动物的情况,我们只能通过从道德层面去谴责此类事件,这样就造成大量同类事件的反复发生。
另一方面,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和一些案例证明虐待动物与其它暴力犯罪形式,如虐待儿童、弱势人士之间存在某种内在的联系。因此通过立法将虐待动物行为加以约束,并非仅仅是出于关爱动物方面的考虑,也是对社会稳定和谐,减少暴力犯罪的一个重要推动。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