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赣州监狱死亡囚犯名单及疑点 家属欲尸检看监控遭拒
玛钢生产要经过“外加工”、“机加工”、“热处理”、“镀锌”等多道工序,每个工序都要在各自的车间完成。赣州监狱往往以监区为单位,分配服刑人员在不同车间工作。
在赣玛公司的网站上,还可以发现赣州监狱监狱长赖德毅的另一个身份——赣玛公司董事长。
比关良早出狱3年的赵建荣,在赣州监狱服刑的12年里,被分配在“最难熬”的热处理车间。赵建荣称,由于长期在噪音和高温的环境下劳动,他的右耳曾经鼓膜穿孔,“温度太高,皮肤都坏掉了。”
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下劳动,赵建荣仍要保证平均每天12个小时的工作时间。“在里面太久太苦了,出来之后不适应。”赵建荣熄灭手中的烟头说。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的三个多小时里,他不停调整着坐姿,看起来焦虑不安。
“在监狱得一个表扬可以减刑20天,18个工分换一个表扬,每个月共20个工分。”赵建荣解释,工分直接和减刑挂钩,每天的劳动量又直接影响工分,所以没人敢怠工。
赣州监狱狱警张政(化名)也向澎湃新闻透露,监狱犯人劳动实行“七出八进”制,即“早上七点出工,晚上八点收工”。
张政称,“七出八进”是江西省监狱管理局的规定,“赣州监狱在执行 七出八进 制度上,在江西省名列前茅。”
不过,司法部1995年下发的《关于罪犯劳动工时的规定》第三条称:罪犯每周劳动(包括集中学习时间)6天,每天劳动8小时,平均每周劳动时间不超过48小时。
显然,赣州监狱服刑人员的实际劳动时间大大超出了上述规定。在该监狱,生产(抓生产)已成为服刑人员和狱警共同的“主业”。
另一名狱警杨哲(化名)告诉澎湃新闻,他虽在监狱基层监管犯人,但实际上最大的工作是抓生产。“我们每周都有生产任务,完不成任务就会降低绩效,每天的压力都很大,很累。”杨哲抱怨。
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教授刘仁文曾撰文指出,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后,监狱生产管理体制受到严重挑战。“为了生存和发展,许多监狱把 改造第一、生产第二 ,变成了事实上的 生产第一、改造第二 ……很多监狱为了经济利益,迫使服刑人员去从事高危险、高污染的生产项目,或超时、超体力的劳动。”
医务室
钟小娟拿着哥哥钟旭辉的尸检报告,一脸茫然。
钟旭辉的病历显示,死亡前5天,他突感胸痛、呼吸困难,在监狱医务室检查后,“医生”给他开了几片胃药。5天后,钟旭辉突然再次胸痛,死在了医务室。尸检的结果是:冠心病急性发作致心脏骤停死亡。
钟旭辉死亡前21天,谢连生也因突然胸痛来到医务室,同样只得到了几片胃药。半小时后,谢连生也因“冠心病”死亡。
钟、谢两家人怀疑,监狱在治疗和抢救死者的过程中存在渎职行为。
澎湃新闻采访数名赣州监狱出狱人员和狱警后发现,赣州监狱医务室的人员构成大致分为三类:专业医生、有行医经验的服刑人员、经过监狱短期医疗培训的服刑人员。
“医务室里的专业医生只有个位数,其他大部分都是临时培训出来的。”曾在赣州监狱服刑的刘强(化名)说。
而据澎湃新闻了解,赣州监狱现有3000多名在押服刑人员。
多名刑满释放人员称,在赣州监狱,服刑人员生病后,需要先向值班狱警报告,得到狱警同意后方可进入医务室治疗。因此,在不同的监区,甚至不同的值班狱警,都有不同的医务室准入标准。
刘强所在的监区是“生病时打报告给值班狱警,去不去医务室要看他的心情,大部分时间都是可以去的”。
与刘强不同,赵建荣所在的监区就没有那么幸运。
“小病根本不给看,除非你病倒了,才会被送到医务室。我当时得了痔疮,满裤子都是血,他们就是不给看,直到我没法工作了,才被送到医务室。”赵建荣称。
瑞金人王东发似乎更不幸。
尸检报告称,2014年6月12日,他因发高烧到医务室治疗,在静脉滴注10余分钟后忽然剧烈抽搐,又过了20多分钟,“医生”们赶到现场时,他已静躺病床,一动不动。
两个月后,王东发被确定为“盐酸林可霉素过敏死亡”。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