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广州原副市长曹鉴燎曾为敛财拒绝提拔 用经济学思维贪腐

2014-11-04 14:45 来源:新华网 0
以权力为筹码、用经济学思维“运作”腐败产业,营造起一条贪腐产业链。

  在不兼任沙河镇委书记、镇长后,曹鉴燎把老部下何继雄提拔为沙河镇镇长,并由何继雄的姐姐任沙河镇经济发展总公司总经理。后来成为广州市协作办党委副书记的何继雄交代说,1999年曹鉴燎亲自给他送上巨款,这让他心甘情愿跟曹鉴燎一起捞钱。

  广州市房管局原副局长谭丽群也是曹鉴燎的“腐败合伙人”。上世纪90年代,在曹鉴燎支持下,谭丽群仅出资30万元就长期控制珠江新城某地块。土地升值后,曹鉴燎又介绍房地产公司老板接盘,帮助谭丽群等获利2600万元,他则从中分得900万元。

  据广州市纪委通报,何继雄、谭丽群均因涉嫌严重违纪问题被纪检部门立案调查。

  在腐败村官被纪检部门“一窝端”、位于广州商业繁华地段珠江新城的冼村,畏罪潜逃的冼村实业有限公司原董事长卢穗耕也是曹鉴燎手下“马仔”,许多涉案村干部都收过曹鉴燎和地产商派发的“糖衣炮弹”。一些村民告诉记者,在曹鉴燎庇护下,大量集体土地、物业被卢穗耕等低价出租,村民利益严重受损。曹鉴燎案发后,冼村村民废除、调整了曹鉴燎干预下签订的租约,仅村集体每年增收的租金就达1亿多元。

“边腐边升”:反腐高压线为何难“通电”?

  从沙河镇党委书记到广州市副市长,曹鉴燎为官近30年,为何能“边腐边升”官至广州副市长?特别是多次“拒绝提拔”也未引起有关部门怀疑?

  事实上,对曹鉴燎的质疑和举报早已有之。2010年冼村启动旧城改造后,怀疑背后有“猫腻”的村民多次集体举报、反映问题,但直至2013年冼村班子成员被纪检部门“一窝端”,曹鉴燎才被“拔出萝卜带出泥”。

  连曹鉴燎自己在接受审讯时都承认,其在天河区任职时就听说有人告他的状,但后来也毫发无损。“因为第一我比较谨慎,第二有些东西也没有暴露。1992年我就收了人家一笔钱,组织上也没有深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廉洁教育与研究中心教授任建明认为,这表明过去反腐力度不够,有多种因素导致反腐机构不能有效运作,甚至对一些被举报的官员也没有及时展开调查。加上曹鉴燎“演技高超”,因此“边腐边升”问题比较严重。

  专家认为,曹鉴燎的贪腐历程折射出过去有关部门选人用人标准的局限。“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背景下,部分地区在选人用人上更倾向于‘经济能人’,把经济增速的多少当作主要政绩,却忽视了干部的党性修养、法治素养和道德品行。”广东省委党校副教授张浩说。

  曹鉴燎到任增城后,曾在一个研讨会上提出,增城要成为广州东部新城副中心,规划要力争做到1000年不落后。如此贻笑大方的观点,却曾成为当地宣传的重点。一些曾与曹鉴燎共事的干部说,曹鉴燎雷厉风行、很有魄力,有些拆迁改造复杂艰难,但在他的强势指挥下很快就完成了任务。

  与此同时,有关部门对干部的考察缺乏全面性,相关防腐机制未能严格执行。如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在党内法规中早已明确,但曹鉴燎在国内、海外都购置不少房产,十多年前就把妻子、儿子移居香港,还为自己编造假身份、获得香港永久居留权。如果相关制度得到落实,曹鉴燎不会如此猖獗,甚至在案发前险些逃脱。

  张浩认为,在选拔任用干部中,组织部门除了通过程序上的民主和公开进行防范,还要在事后进行追责,“建议尽快提升反腐制度的针对性和操作性,深化推进地方党政一把手经济责任同步审计,加强对重大领域、重大项目、重要资金的审计监督。”(“新华视点”记者 毛一竹 詹奕嘉)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原发改委副主任否认中国企业海外投资亏损近千亿元
下一条:工信部:任何组织和个人未经同意不得向他人发送商业短信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