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组团”失联副市长地产商名单 警方逐户排查
郭宜品的红与黑
事实上,自2013年8月起,对郭宜品的举报就出现在网络上,主要涉及在伊川征地、政府采购项目招投标等事项中,郭宜品有腐败嫌疑。
一份广为流传的举报称,修建洛栾快速通道的伊川段时,郭宜品授意他的一个侄子参与招标路灯项目,最后高价中标,而灯具被指是库存旧货。
不过,2013年8月4日,伊川县滨河新区管理委员会在关于“洛栾快速通道路灯工程”一帖的答复中对此予以否认。答复称,中标人并举报所说的郭宜品的侄子,中标单位也不是举报所说“上海一灯具厂”,路灯生产过程中,滨河新区专程到江苏厂家实地监督,不存在举报的“旧货和翻新现象”。滨河新区答复中专门强调,“目前,未发现郭小飞(举报所说郭宜品的侄子)参与滨河新区任何工程。”
同年的另一份举报称,伊川县先锋渠更换汉白玉栏杆的项目没有公开招标,但最后施工的是郭宜品的亲戚。
这一举报,未见官方回应信息。
伊川白沙镇卫生院原职工张少峰曾与郭宜品打过交道。2007年,张少峰因质疑医疗系统乱收费,在医院内遭该县卫生系统多名公职人员殴打,就此走上信访路。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在京上访的张少锋接到一个电话,承诺“回来就给解决事”,打电话者正是郭宜品。他当时任伊川县委副书记、县长。
但张少锋回到伊川后,始终没有见到郭宜品,直到一天下班时,他和母亲在县委大院拦住郭宜品。张少锋向《中国新闻周刊》回忆,面对下跪的母亲,郭宜品头也没扭,反倒是郭的秘书拉起母亲,悄悄告诉他们:周一到信访局。
周一是郭宜品的接访日。此后,每个周一,张少锋都“如约”出现。2010年,伊川县成立训诫教育中心,不少上访都在里面“学习”过,张少锋也不例外。他对训诫教育中心的印象是:“生病不让看”,“馒头放了一天才给吃”和“大冬天让喝凉水”。
不过,张少峰说,从2013年上半年起,虽然信访值班领导的名单中还有郭宜品的名字,但郭宜品本人再也没有在信访局接过访,而张少锋具名举报的卫生系统官员,则先后升迁。
然而在被举报与接访之余,郭宜品在伊川也有其正面形象。
2011年8月24日,郭宜品参加由洛阳市纪委、市监察局主办的“向人民述廉”节目录制活动,其个人述廉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两项满意度均为99.2%。
电视述廉中,他透露其爱人是市政协一般干部,孩子还在读书,均未经商办企业。郭宜品说,他时常严格教育子女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严禁打着自己的旗号去办私事、谋私利。
此外,郭宜品任职期间,伊川的招商、经济发展等都颇有起色。2013年10月11日,《洛阳日报》头版头条以“务实伊川,用心招商快一拍”为题,报道伊川近几年在招商引资方面的成就,并强调,“市领导在剖析招商工作时,总拿伊川做正面例子。”
伊川县委一位人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郭宜品虽然有时会给人“架子大”“牛气”“不拿正眼看人”的感觉,但他在检查工作等方面确有独到之处。比如,郭宜品很喜欢“暗访”,还喜欢电话查岗,主要针对乡镇一把手。
至今,伊川官场仍流传着郭宜品关于“99次”的为官论断。他曾在全县领导干部大会上表示,从事科学研究的人,99次失败都不叫失败,那叫反复试验;但作为党的干部,99次成功甚至更多都不叫成功,那叫履行职责,哪怕是一次的失足就会令其身败名裂,为世人所不齿。
任职伊川期间,郭宜品还曾公开自己的手机号码,欢迎公众向他反映问题、提出建议。当地许多人将其视为开明之举。
不过,从7月底8月初,郭宜品的手机便打不通了。
知情人士向《中国新闻周刊》透露,一同失联的俞国强、张振强已于日前从外地回到伊川,向伊川县公安局刑警大队投案自首。张振强并非网传的另一房地产商,而是俞国强的司机。
《中国新闻周刊》获得的最新消息是,郑州市检察院日前已对郭宜品立案侦查。但截至发稿,“组团”失联事件的关键人物郭宜品,仍无更多消息。(中国新闻周刊记者 李志全)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