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福县委书记根据易经掐算补贴发放数额 百万津贴名单
记录单中显示县财政1月26日共计转款约100万元
“补贴“最终由第三方按照26人大名单发放
26位正副县领导分百万津贴
几经周折,北青报记者拿到了一份此次“被发放”过节费的永福县领导名单;经初步统计,共计26人。他们分别是:
正处级5人:县委书记黄永跃、县长王芳、县人大主任于顺弟、县政协主席刘永祥、桂林市苏桥管委会副主任雷陈。
副处级21人:县委副书记唐标明、县政法委书记毛永安、县纪委书记经翠艳、县委办主任秦际广、县武装部长苏强、县统战部长秦传志。
副县长罗代璋、孙玉杰、赵春华、李庆节、赵家维、廖万刚、童远松(兼公安局长)。
人大副主任卢秀明、周昌盛、朱政光。
县政协副主席袁书剑、曹文缤、覃显江、王承林、黄泽治。
按41000元乘以25人计算,再加上县长王芳的32000元,永福县县委县政府发放的这笔春节补贴,总数逾百万元。
县财政支出“两级跳”
北青报记者调查得知,在桂林市下辖的几个县区中,永福县虽然未列入贫困县,但经济发展状况平平。那么这么一笔百万巨款,又是源于何处?
知情者告诉北青报记者,从县财政拨款,到最后打入个人工资账户,这笔“顶风”发放的违规补贴,经过了如下“两级跳”过程:
第一步,是由县财政打入几家“单位账户”。据举报人透露,此次发放百万春节补贴,永福县动用的是“国库股”的钱;而据说由于国库股的钱,一般没有人会去查,因此,没有人举报,上面就不会知道。
北青报记者经向财政部有关专家咨询,得知所谓“国库股”,指的是国库资金。现在财政资金都要通过国库部门拨付,在省级财政,通过国库处;在市级财政,通过国库科;在县级财政,通过国库股。
在内部知情人员给北青报记者提供的一份转款清单上,记者见到1月26日,有5笔款项与永福县财政相关。举报人向北青报记者指示,其中一笔数额为一百多万的转款标注为“财政零余额账户垫款”,即是该笔资金由国库股流向个人账户的第一步,只不过此时接收的“下家”还不是县委县政府领导个人,而是一个标注为“单位往来、单位3家”的模糊称谓。
北青报记者调查得知,所谓“零余额账户”是指财政部门为本部门和预算单位,在商业银行开设的账户,用于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及清算。
第二步,再由所谓“单位往来、单位3家”,于次日、即1月27日,逐一分发转到享有一定职务的正副县职本人的工资户上。据悉,此次转款,为工商银行操作。
领导们分头去纪委退钱
在永福县采访,大街小巷弥漫着配合中央整风建设的舆论氛围。永福县委、县政府、县人大、县政协四套班子办公大院前,“把维护群众根本利益作为检验干部作风的试金石”的横幅随风飘扬,大院主楼更是悬有“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的红绸带。而在永福县财政局,“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标语更是横陈门前。
桂林市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杨卫东向记者证实,桂林市纪委已经介入并着手调查此事。他们当天便派出调查组深入永福,针对网帖所反映的情况展开调查。
内部知情人士告诉北青报记者,就在网帖发布的当天下午,永福县委书记黄永跃紧急召开了相关县领导班子“应对”会议,会议做出的统一口径就是:大家分头去纪委退钱。该知情人告诉北青报记者,县人大主任于顺弟,当时就对书记黄永跃说道:“你看你这个事搞的!当时发钱我们有异议你不听,现在出事了又让大家去退……”
据有关人士向北青报记者透露,所有牵涉此次“永福百万春节补贴风波”的永福县级官员,都无一例外去纪委退了钱。
2013年8月2日监察部官网发布信息,自8月1日起,由监察部、人社部、财政部、审计署共同颁布的《违规发放津贴补贴行为处分规定》(下称《规定》)开始实施。凡是“违规发放津贴补贴情节严重的,将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称,国家从设置公务员制度以来,很早就在强调禁止违规发放津贴补贴,国务院有关部门也有类似规定,但都没有得到很好执行和落实,违规发放津贴补贴行为并未得到较好治理。
文并摄/本报记者张倩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