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中央委员中7名“央企人”仅剩1人在企业
不过,马兴瑞的身影依然出现在了去年12月15日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现场。他作为中国探月工程总指挥宣布“嫦娥三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彼时,他尚未卸任探月工程中的职务。
现年55岁的马兴瑞是专业技术人才出身,1988年他从哈工大摘得一般力学专业博士学位后留校任职任教,官至副校长。1996年5月,马兴瑞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副院长,1999年9月起,历任航天科技副总经理、总经理。
许达哲一路紧随马兴瑞。
去年4月,许达哲先是接替马兴瑞执掌航天科技,任首任董事长;11月又接替了马在工信部的职务,任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局长。
比马兴瑞年长3岁的许达哲,亦是哈工大毕业的工学硕士。1984年毕业后加入航天工业部一院(现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一直从设计员成长为院长,可以说许达哲见证并直接参与了中国所有神舟系列飞船的发射。
2001年11月,许达哲出任航天科技副总经理,2007年6月,调任航天科工总经理。
目前,7名央企高管中央委员中,唯一还在央企任职的只剩下林左鸣。
1982年从南航毕业时,林左鸣成为当时的航空工业部420厂(现成都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的普通干部。
2001年7月起,林先后出任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总经理等职务。
2008年6月,林左鸣出任中航工业总经理筹备组组长,次月出任总经理,2012年4月成为首任董事长。在任职讲话时,林左鸣谈到,社会上主张继续政企不分和主张国企私有化的观点都是错误的,目的都是为了唱衰整垮国有企业,反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去年12月12日,林左鸣从CCTV捧回了年度经济人物的奖杯。
候补中委近半职务变动
十八大以来,中央候补委员中的“央企人”也有近半职务发生变动。
最先变动的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院长刘石泉。2013年1月,他调至总部,担任中航科工副总经理、党组成员,目前已过一年试用期。
刘石泉1999年被任命为为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公司(2001年更名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基地副主任,2007年起担任中航科工第九研究院常务副院长,2011年12月出任四院院长。
现年51岁的刘石泉有“中国巡航导弹之父”之称,始终在航天系统工作,39岁时就成为中央候补委员,是十六届、十七届、十八届三届中央候补委员。
2013年4月15日,交通银行发布公告,胡怀邦请辞交行董事长之职当日生效。
4月22日、26日,国开行先后召开董事会会议和临时股东大会,选举胡怀邦为该行执行董事并担任该行董事长。6月6日,银监会核准了胡怀邦的任职资格。
59岁的胡怀邦一直在金融圈摸爬。
1982年,胡怀邦自吉林大学经济系毕业后,曾先后在陕西财经学院、中国金融学院任职任教18年。2000年,胡从中国金融学院院长任上调赴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任副行长。
此后,又历任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行长、银监会纪委书记、中投党委纪委书记兼监事长等职。2008年,成为交行董事长。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副书记任洪斌曾在去年5月被任命为公司党委书记。
两个月后,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与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实施联合重组,重组后的新集团沿用“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名称。去年10月,任洪斌再次被任命为新国机集团董事长、党委副书记。不过与前次不同的是,这次的任命直接由中组部而非国资委下达,意味着任洪斌正式进入中管干部序列。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