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三号落月"轻功"探秘 专家:有足够聪明的"大脑"
2013-12-15 10:24 来源:闽南网
0
避障
“我们都是你的眼”
问:月面崎岖不平,嫦娥三号如何避开岩石大坑?
张熇:嫦娥三号在接近段有一次光学成像,先大范围找一个相对平的地方挪到那附近。然后一百米悬停的时候再找一个更平坦的小范围。
谭梅:悬停的目的就是让嫦娥三号避开障碍、搜索安全着陆区。嫦娥三号预选着陆区虹湾相对平坦。但月球表面仍然存在坡度、石块等不确定地质条件。嫦娥三号携带的测距测速仪,激光三维成像敏感器等就相当于嫦娥的“眼睛”。它们对月球表面快速扫描,并绘制出立体影像。
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舒嵘研究员:激光三维成像敏感器的测量范围是50至120米,大约从距月面100米处开始工作,为嫦娥三号提供着陆区三维地形信息,帮助它避障。
落月
“中国腿”强轻柔稳
问:嫦娥一号完成绕月使命后重重撞月香消玉殒,嫦娥三号如何做到轻柔落月?
吴凤雷:经过粗避障、精避障,嫦娥三号距离自己选择的着陆点只有数米时,接到关机信号发动机关闭,进入无动力下降。着陆时,“嫦娥”的垂直速度不大于4米每秒。
嫦娥三号探测器系统总设计师孙泽洲:地外探测器的落地缓冲可以用气囊或者缓冲腿,嫦娥三号采用了四条着陆腿。它因此成为我国第一个带腿的航天器。
由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和固体物理研究所研制的着陆器缓冲吸能部件,采用了一种具有优异力学性能、高吸能本领的新材料,确保着陆器以舒适的方式着陆,而不翻倒。
着陆缓冲分系统主任设计师杨建中:这四条腿着陆时承受巨大的冲击,却能保证嫦娥三号强、轻、柔、稳地落月。我们骄傲地称之为“中国腿”。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