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建“天价招待费” 网友追问“招待了谁”
上市公司“招待费”在半年报中“隐身”?
从上市公司2013年半年报的数据来看,上市公司的“招待费”与去年相比整体呈现下降态势,但一些备受关注的企业却对招待费避而不谈,被质疑“躲猫猫”。如中国铁建,在今年的半年报中对招待费只字不提,去年招待费排行前十名的企业中,有3家改变了列支项目名称,“业务招待费”一项被隐藏。
上海政法学院社会管理学院院长章友德表示,“招待费”这一名目,从某种程度上看,是一个概念模糊的“箱子”,既可以装进业务招待的必需消费,也可以装进奢侈消费、过度消费,这意味着招待费隐性化、不透明、不规范。应加强制度建设,谨防招待费成“糊涂账”。
华南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邓于君也表示,多数企业都有业务招待费,尤其是竞争性企业,但不同的企业对于会议、差旅、办公、公关等相关费用在账目上没有完全统一的叫法,容易滋生数据注水、熔化分摊或用途混淆等“账目游戏”。上市国企具有公共性质,“招待费”的真实用途和具体构成应该更加透明。
据悉,目前对于业务招待费“透明化”的规定还相对较少。业内专家建议,一方面,监管部门应当对企业所披露信息的真实性加强监督;另一方面,审计部门应当对上市企业披露的信息加强审计,避免企业避实就虚,并定期向社会披露审计结果,加强上市企业运作的规范性,以减少大众对招待费产生猫腻的担心。
强卫东在访谈时也表示,中央企业从事纪检监察工作的同志要认真推广运用“签字背书”这个新方法,即由监管责任人在检查结果上签名后上报,以利于监督和责任的担当。
据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消息,10月21日上午,国资委纪委书记强卫东在做客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时说,经查,中国铁建业务招待费支出总体上是符合规定的,但也确实存在发票开具不规范、报销程序不严格、会计科目使用不当等一些问题,同时,查处了少数人的违纪违法问题。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均进行了处理和问责,通报批评57人,党纪政纪处分8人,移送司法机关1人,并对有关领导进行了诫勉谈话。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