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变了,村庄就变了

福建日报   2021-03-06 09:09

李佩珍(右一)和村里年轻人一起进行环境整治。 (受访者供图)

陈俊雄在给三角梅固定支架。 (受访者供图)

留住乡愁

春节刚过,台青李佩珍和济生缘合作社理事长陈俊雄等人就频频驱车前往漳州台商投资区角美镇鸿渐村。他们是受邀前去帮助进行村庄和产业规划的。这也是青礁村院前社在大陆缔结的第七个“友善乡村”。

七年前,带着梦想,李佩珍来到厦门海沧街道青礁村院前社,参与社区规划建设工作。与传统的注重硬件改造不同,李佩珍更看重“造人”,即改变村民的理念与认识。先“造人”再造物,注重发挥居民在社区治理当中的作用,这与厦门“共同缔造”的村居环境整治理念不谋而合。

李佩珍清楚地记得第一次进村的情景。2014年8月的一场大雨过后,时任台湾大学城乡与建筑研究发展基金会规划师的李佩珍,在泥泞的村道上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鞋带也弄断了。村民觉得,这个被定位为“拆迁村”的村庄,没有什么让他们感到骄傲的地方。

然而,李佩珍在走访和查阅资料后发现,青礁村的文脉渊源深厚。村里的明清时期古厝多达39栋。这里既是“非遗”保生慈济信俗的发源地之一,也是“开台王”颜思齐的桑梓故里,还有“祖孙五代三尚书”“一村二十四进士”等佳话。遗憾的是,村民们对此不甚了了。

不愿看着绵延千百年的文脉香火日益黯淡,李佩珍把目光投向村里的年轻人。“年轻人是村里的希望。”李佩珍决定乡村治理的工作就从他们开始。

“刚开始,看到我们来,村里年轻人先是好奇,而后又一溜烟地跑了。”为了跟村民打成一片,李佩珍把村里一个牛棚改造了一下,直接搬进去住。她注意到,一位叫陈俊雄的年轻人挺有能耐,做铁件加工生意挣了不少钱,是年轻人的“大哥”。于是,有机会便和他谈村庄治理的美好未来。

刚开始,陈俊雄不为所动。不过,几个月后的一件小事让他动心了。陈俊雄的一个表哥在西安,每年春节都回乡过年。2015年的春节,堂哥照例回家并找陈俊雄喝酒叙旧。喝到一半,堂哥突然说:“如果咱们这村拆了,以后我也不回来了,老家都没了,我还回来干吗?”酒兴正酣的陈俊雄突然很感伤和惆怅。

乡村主人

李佩珍的真诚和执着终于打动了这些年轻人,由他们为主的济生缘合作社也随之成立,陈俊雄被推选为理事长。

为了做好村庄规划,李佩珍和合作社成员挨家挨户征求意见和建议。几经调研协商后,设计团队拿出了规划方案。“这对村民其实是很大的鼓励,因为点子是他们自己出的,所以实施起来,大家都给予大力支持。”李佩珍说。

此后,李佩珍又带着合作社的年轻人四处取经。“比如,我们去金门,那里和厦门一水之隔,人文地理环境非常相近。”李佩珍介绍说,金门遗存2600多幢红砖古厝,至今保存完好。除了有居民仍在居住,很多也被整理出来用作民宿和观光。李佩珍说:“看到这些传统建筑的美,村民们就不会盲目艳羡别人的‘罗马柱’,或是随意地往自家古厝上贴亮闪闪的瓷砖了。”

回到村里,合作社的年轻人便开始着手清理鸡舍、猪舍、厕所等,整理出来的地块成了“城市菜地”,像开心农场那样租给城里人。每逢周末,村里就会出现许多前来休闲观光和打理菜园子的城里人。

合作社还对村里闲置的39栋闽南古厝进行修缮改造,开发成咖啡馆、民宿等。李佩珍和合作社成员们还用收集来的犁、耙、风车、石磨等传统农具,建造了一座具有闽南特色的“乡愁博物馆”。

“每次从台湾回到村里,我都会发现一些小惊喜,村民在房前屋后种上了漂亮的花草或是配上了古朴的石桌椅。”李佩珍说,“村民从最初的‘嫌麻烦’,到如今的主动投入,完全换了一副样子。”

最佳答案

记者在院前社遇到陈俊雄,他正爬到一处高高的花架上给三角梅系绳定型。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倾注了他的心血。在李佩珍眼里,这些年的努力最让她高兴的是人的变化。

从铝合金加工厂老板,变身合作社理事长;从初中辍学的留守青年,到受邀到全国各地介绍经验的“陈老师”。

陈俊雄告诉记者,这几年参与村庄建设,尽管个人挣的钱没以前多,“但精气神明显不同了”,觉得人生有更重要的事要去做。“千姿百态、特色鲜明的田园村落如何保留下来?”“乡村的文脉怎么传承延续?”“如何吸引更多年轻人回乡创业?”……陈俊雄和伙伴们都在努力摸索。

林丽松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回村前在厦门一家公司当文员,如今她是院前社的金牌讲解员,许多大型接待活动都少不了她。林丽松说,以往月收入6000多元,孩子基本顾不上,现在吃住都在自家,孩子也能照顾,收入还比以前多了,生活美满,很有成就感。现在像林丽松这样的讲解员村里还有10个。“不论是合作社管理还是讲解员,由村民自己来做效果更好。他们从小在这里长大,对脚下的土地最有感情。而规划师的角色就是陪伴他们成长,培养乡村振兴的内生力量。”李佩珍说。

如今,院前社破旧的古厝焕然一新,泥泞的小路变得宽敞整洁,村民们房前屋后繁花似锦,邻里和睦。合作社陆续建成了“绿色文创产业基地”“亲子教育体验基地”“传播耕读文化基地”等,年营业额超过500万元,一亩菜地的产值也从2万元提高到8万元,周末还有络绎不绝的游客。

现在,“我们变了,村庄就变了”更成为院前社村民挂在嘴边最自豪的一句话。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董事长称被开除员工涉嫌学历造假 被开除当
  • 章泽天登胡润财富榜:净资产600亿 清华与浙
  • 全球最大级集装箱船出海试航 最大载货量241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