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归21周年 人民日报刊文:香港,同祖国共同发展

人民日报   2018-07-01 09:57

交流学习,爱国正气加速上扬

  暑假到了,一个个赴内地的考察、交流、研习团组陆续开拔。参与“香港大学生内地实习计划”的近千人,分赴8座城市实习。树仁大学学生吴玥表示,在香港工作已不是现在香港青年的唯一选择,要实现梦想,不妨去内地闯一闯。

  爱国正气在香港加速培育。香港中联办推动两地建立700多对“姊妹学校”,通过实施“万人计划”等项目,使每年赴内地进行各种交流的香港师生稳定在万人左右。特区政府本年度也安排1.148亿港元资助学生赴内地交流。

  5月下旬,由香港广东社团总会主办的“寻找家乡的商机——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千人考察活动”启动。张建宗在启动仪式上表示,本届政府与青年同行,2018—2019年港府实施青年内地交流、实习两项资助计划,将惠及1.9万名青年。

  香港回归祖国后,历史教育亟须加强。例如中国历史长期未被重视,香港发展史更被纳入世界历史讲解。经努力,香港教育局最近公布课程修订办法,中国历史在初中单独成科,香港发展的历史则融入中国历史一并教授。修订后的课纲,新增加了包含唐朝时屯门镇的设置、鸦片战争与英国占领香港、日本侵华与香港的沦陷等内容。

  习近平主席视察香港的东风,推进了香港历史教育正本清源。不少香港教师表示,港史融入国史,是应有之义、必然之举,应坚定推行,让学生了解香港从来是与国家血脉相连、密不可分的。

  近期,更多的香港学校在师生中倡导尊重国家宪法,理直气壮地讲爱国爱港。去年12月16日,香港专业进修学校(港专)毕业典礼奏放国歌,校长陈卓禧面对少数学生不尊重国歌的错误举止,直斥其非,并重申爱国办学的传统,在香港教育界和社会反响很大。

  早晨,黄楚标学校钟声响起,400多名学生精神抖擞地进入礼堂。他们齐声唱国歌,向国旗行注目礼,之后听校长黄锦良作“国旗下的演讲”。

  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下属的升旗队总会,属于制服团体,在其推广下,全港已有400多所中小学成立了升旗队。近来,该会活动更加频繁。3月10日举办周年检阅礼,邀请解放军驻港部队仪仗队示范,近日又举办庆祝回归21周年的颁奖典礼。担任香港教联会主席的黄锦良说,经多方努力,更多的香港学校定期举行升旗仪式及奏唱国歌,也会举办交流团,加深学生对国家、国情的认识。

  5月19日,第十二届“香港杯”外交知识竞赛决赛在香港无线电视台举行。本届竞赛共有来自125所中小学的超过2.2万名学生参加,参赛人数创历届最高。记者在现场看到,进入决赛的10所学校的代表,在抢答和情景模拟环节各展所长。外交部驻港特派员公署特派员谢锋介绍,目前给予香港特区护照免签或落地签的国家和地区达162个,公署成立后共处理涉港领保案件1.3万余起,涉及香港同胞数万人,“香港同胞走到哪里,国家的领事保护就跟到哪里!”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积极作为,特区施政呈现新貌

  “我们既要把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地建设好,也要把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香港建设好。”习近平主席在香港的重要讲话,内地和香港方面都在深入领会、贯彻落实。

  去年8月,国务院港澳办集中公布了一批中央各部门出台的便利港澳同胞在内地学习、就业、生活的政策措施,其后相关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就国家科研经费过境香港使用等问题,习近平主席亲自关怀、部署,有关部门迅速落实,极大鼓舞了香港科技工作者。他们以更大的热情响应国家号召,努力把香港建设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

  这一年,香港经济表现不俗。2017年本地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8%,今年一季度则增长4.7%,均创2011年以来的新高;在今年一季度末财政储备逾1.1万亿港元,为历史最高水平。

  库房丰盈了,特区政府大胆投资香港的未来,相继推出一系列利港利民项目。今年的财政预算案中,史无前例地安排500亿港元发展创新科技;社会福利开支大幅增加,从今年6月起,高额长者生活津贴从每月2565港元提高到3485港元,直接受惠的老人约40万。

  香港旅游业在经历低谷后,去年也开始重现畅旺。今年前4个月访港旅客逾2000万人次,同比增长10%,其中内地客增加13.2%,达1623万人次,香港零售实现连续14个月增长。业内人士分析原因,除了业界力拼,也与香港社会气氛转好有关。

  习近平主席视察时勉励香港特区政权机构负责人,要迎难而上,积极作为。林郑月娥最近表示:“我不断提醒自己,香港真的不可以再‘食老本’,不可以‘等运到’,要把握机遇,提高自身竞争力,更上一层楼。”她提出,特区政府的角色,除了以往的公共服务提供者、监管者,再增加两个:促成者、推广者。

  为了“推广”,香港高层官员对外倾力推介香港,大声向海外人士谈“一国两制”取得的成功,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部署。

  为了“促成”,港府广联海外合作伙伴,签订了更多的双边贸易、投资保护协议。在增强金融中心竞争力方面,过去较多依靠中央政策支持,如沪港通、债券通等,2018年香港自主推出新上市条例,吸引更多创新企业来港上市。

  坐言起行,积极有为,正成为港府施政的新风格,例如多方觅地增加房屋供应,改善行政与立法的关系,增加公众参与,增强公务员的国家意识……

今日香港,发展活力依然为世界瞩目:

  香港国际机场货运量目前世界第一;今年2月,香港再次被国际权威机构评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第一名;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5月24日发表竞争力报告显示,香港排名全球第二;欧盟驻港办公室最近公开发文,赞赏“一国两制”下的香港“已变成一个繁荣的国际交汇处”……

  香港金管局总裁陈德霖说,只要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坚持背靠内地、面向全球的定位,在新时代一定会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如今,随着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等跨境基建将陆续开通,香港与内地的联结将更紧密。粤港澳大湾区勾画的美好前景,越来越多港人参与其中,正在凝心聚力,再迎新的黄金发展期。

  “不相信未作牺牲竟先可拥有,只相信是靠双手找到我欲求。每一串汗水,换每一个成就……”粤语歌《顺流,逆流》唱出了港人坚韧实干的风貌。行进在同祖国共同发展、永不分离的宽广道路上,有中央和国家的有力支持,有狮子山下的奋斗精神,香港特区活力焕发,奔赴美好的未来。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中央气象台:近期江南华南贵州等地多降水和
  • 长线游、县域游、主题游等持续升温 假期文
  • 特朗普称将对所有在外国制作的电影征收100%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