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调查“高校禁外卖”事件 学生叫外卖应该怎么处理

新华社   2017-11-12 18:57

­  安全、卫生是否构成禁令的理由?

­  事实上,广西外国语学院禁入外卖并不是新鲜事儿。近年来,国内一些高校陆续出台了禁止外卖、打包食品进校园的禁令,理由基本上都是外来食品存在安全问题、不利于环保等。

­  记者梳理网友观点发现,部分网友质疑广西外国语学院是否跟该校食堂之间有某种不成文的协定,出台该规定是为了保护校内餐厅经营者。

­  苏俊吕告诉记者,学校出台这项规定只是禁止用塑料制品盛装热食进入宿舍,不禁止学生去校外就餐,也未强制要求学生必须去校内餐厅就餐。

­  对于学校出台的禁令,学生们有什么看法?记者在校园里随机采访了几名同学。

­  大一学生刘同学告诉记者,校内餐厅在就餐高峰时,排队时间较长,在校内餐厅用餐往往会挤占午休时间,而外卖则会提供很大便利。

­  关于安全、卫生问题,不少同学表示,既然选择外卖,就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  网友“冰麒麟-Ray”更是调侃,“为了环保,全校老师都禁止开车上班行不?”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表示,严格说来,该校禁令确实限制了学生的选择权:学生和外卖企业之间属于民事合同关系,原则上是契约自由的,学生什么时候买、买什么、怎么买,学校管不着。

­  此外,刘俊海表示,学校和学生之间存在教育合同关系,学生住在学校就应该接受学校宿舍的管理。作为物业管理人,学校有基本的物业管理权利,比如说不能把炮竹等危害公共安全的物品带进宿舍。但是外卖本身不是危险品,不妨碍学校公共安全。虽然学校保洁压力大,但是学生交了学费,学校也有清理的义务。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2024年甘肃省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
  • 我国法人和其他组织数量突破2亿家
  • 钟华论:锻造民族复兴的中流砥柱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