亩产1149.02公斤!袁隆平团队的超级杂交稻创世界单产最高纪录背后

新华网   2017-10-18 06:38

  “四良配套”为创造纪录保驾护航

  宋福如是河北省硅谷农科院超级杂交水稻百亩示范田的负责人。他表示,2015年开始,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与河北硅谷农业科学院进行战略合作,中心提供“超级稻”种子,他们提供基础设施和自己研发的有机硅水溶缓释肥,双方在邯郸永年共种植了102亩水稻。

  宋福如总结,“四良配套”是他们能够创造纪录的关键,其中良种是核心,良法是手段,良田、良态是基础。他们在种植之前,工作人员便将河水引入硅谷农科院,以保证示范田里的水保持一寸多深。同时筛选的都是颗粒饱满的种子,再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浸种、晾晒、催芽等,确保前期工作万无一失。

  选好品种后,再与他们研制的有机硅水溶缓释肥配套使用,在调节微碱性土壤的同时促成水稻根系发达,形成了超级杂交水稻高产增收的良好条件。

  “我们采用精细化管理模式,每天都有员工观察作物生长情况,并有专人负责施肥、除草、灌溉等,整个试验田的水稻在生长期并未出现倒伏状况,也未产生大规模病虫害。”河北省硅谷农科院农化中心主任、高级农艺师乜红民说。

  提高单产保障粮食安全 让土地“更放心”休耕

  此次测产组组长、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涂书新称,我们国家人口多,耕地少,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可以用有限的耕地生产更多的粮食。此次测产的水稻之前在中国南方种植较多,这次在北方取得最高产量证明了该品种在南北方种植都可以获得成功,这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宋春芳介绍,他们从1995年开始育种,经过多年培育后发现,试验田种植水稻的产量与大田种植会有一个合理的梯度差,如试验田的水稻亩产1000公斤时,不少农民种植的水稻亩产可以达到800多公斤,他们相信随着培育出更高亩产的水稻,使用良种的农民在大田种植时会收获更高的产量。

  多位专家表示,实现高产稳产对土地轮作休耕很有帮助。近几年国际粮食比较充裕,我国粮食单产也在不断提升,并且未来几年还会继续提高,这样我们就可以确保用更少的耕地获得更多的产出,能够让土地“干活儿”的时候好好工作,休息的时候好好“休息”。

  谈及未来,宋福如表示,“袁隆平院士提出三个目标,分别是实现示范田每公顷产量达到16吨、17吨、18吨,如今17吨目标已经完成,我愿意继续向18吨/公顷的目标冲刺,这也是袁隆平院士的梦想。”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每日475.52元!最高检公布最新侵犯公民人身
  • 广州一女子家被12台空调外机包围:白天热浪
  • 深圳千万豪宅两次遭水淹 积水深度超过20厘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