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苹果7司法拍卖拍出27万 竞拍人称看错价格拒绝支付
7号上午10点,一部估价140元的128G苹果7手机在网络平台公开拍卖,起拍价为100元,每次加价幅度50元,开始竞拍仅11分钟,叫价就已经突破万元,26个小时后,8号上午12时36分,经过377次延时,这部手机最终以270550元的惊人价格成交。江苏世纪同仁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鲁民律师关注着该笔拍卖的异动,他分析,2700多人报名,31万人次围观,这远高于以往的司法拍卖,很有可能是有人花小钱买热闹。
鲁民:我分析可能根源在于拍卖保证金比较低,只有区区20元,就是说你想参加这个拍卖很容易,20块损失我也是可以承担的,产生轰动效应,很多人可能出于娱乐,恶搞一下,如果拍卖之后悔拍的话,他也可能也不交余款。
网络上对于竞买意图也是多种揣测,有人担心改款手机尽管有锁,但是没有格式化,会不会是有人对其内含的个人信息有所企图,对此,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回应,交易的标的是手机本身,而非信息,一旦成交,所有的内容都会予以清除,金山毒霸安全专家李铁军表示,想恢复并不容易。
李铁军:简单格式化并不能清除手机上信息,现在安卓和苹果都在用云存储,它的账号和手机卡非常重要,本地手机要对信息做彻底的清除,一是要恢复手机到出厂状态,用很多信息覆盖,这样处理之后,一部的手机就没有太大的价值了。
现在最让人关注的是,竞买人真的会花27万买一部二手手机吗?有媒体记者联系上最后竞拍成功的车先生,他却表示自己是看错了数额,他拒绝支付余款买下这部手机。那么,他真的是看错了价格吗?当拍卖价超过1万元以后,还有50多人再继续加价竞拍,难道大家都是看错了?这借口显然难以让人信服,如果车先生真的悔拍,又会面临怎样的惩罚?
根据今年1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网络司法拍卖若干问题的规定》,网络拍卖成交后买受人悔拍的,缴纳的保证金不予退还,同时,原买受人不得重新参加竞拍。鲁民律师强调,事实上,除了这个《规定》外,根据2004年出台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拍卖、变卖财产的规定》中,曾要求若买受人逾期不支付拍卖款,除了被罚没保证金外,还将承担重新拍卖后低于原拍卖价款造成的差价、费用损失,但是在目前的司法拍卖中,都没有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