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圆满结束
我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圆满结束 朱夏 摄
中新网广州7月29日电 (记者 唐贵江)7月29日,由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工程全面完成了海上作业,这标志着我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圆满结束。随后,执行本次试采技术服务的钻井平台“蓝鲸Ⅰ号”将起航返回位于烟台的母港。
该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首次试采圆满成功,取得了持续产气时间最长、产气总量最大、气流稳定、环境安全等多项重大突破性成果,创造了产气时长和总量的世界纪录。
我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圆满结束 朱夏 摄
本次试采作业区位于珠海市东南320千米的神狐海域。3月28日第一口试采井开钻,5月10日14时52分试气点火成功,从水深1266米海底以下203-277米的天然气水合物矿藏开采出天然气。
我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圆满结束 朱夏 摄
到5月18日10时,连续产气近8天,平均日产超过1.6万立方米,超额完成“日产万方、持续一周”的预定目标。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在现场宣布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首次试开采成功,中共中央、国务院发来贺电。
我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圆满结束 朱夏 摄
截止7月9日14时52分,我国天然气水合物试开采连续试气点火60天,累计产气30.9万立方米,平均日产5151立方米,甲烷含量最高达99.5%。获取科学试验数据647万组,为后续的科学研究积累了大量的翔实可靠的数据资料。
我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圆满结束 朱夏 摄
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局长、试采现场指挥部指挥长叶建良介绍,7月9日-7月18日,按照施工方案进行试采井的封井作业。7月18日后,转入监测井作业,探测地层物性变化,确定水合物分解区域,了解储层改变的情况以及水合物分解波及的地层空间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