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烟台一女蓝领郑安攻关八年研发多款工业机器人
齐鲁晚报 2017-03-09 17:54
郑安常年穿着蓝色工装在车间忙碌,被工友称为“蓝领”工程师。本报记者赵金阳摄
憋着一股劲研发机器人
作为衡量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机器人产业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高度关注,主要经济体纷纷将发展机器人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工业机器人是“中国制造2025”目标的重要发展方向。但长期以来,机器人技术在国际上一直是发达国家的“天下”,面对西方发达国家的专利技术壁垒,我国很多科研工作者都在努力着,郑安就是其中之一。
郑安是山东国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机械设计工程师,2008年毕业后一直从事机器人研发工作。虽然是工程师,但郑安常年穿着蓝色工装和一线工人在车间忙碌,攻关,被工友称为“蓝领”工程师。
从事研发工作不久,郑安就发现很多机器人专利技术都在国外公司手里,国外公司依靠其专利技术壁垒,生产的特种机器人长期垄断世界市场,价格居高不下。郑安说,“当时研发条件很简陋,连一台实物机器都没有,国外不卖给我们,我们去国外参观学习,别人都把我们当贼,前后都有人防着我们。所以我们基本都是靠带回来的产品图片,有时候就一张照片,然后搜集资料,反复试验,才研发出来。”
“那个时候,我就憋着一股劲,我觉得他们能做到的,我们只要努力也能做到。”郑安说,“那时每天晚上查资料、绘图纸,调试设备,天天工作到半夜,有时累了,就在单位休息,醒了继续干,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能尽快让自己研发的机器人工作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