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发年终奖先例 年终奖的由来曾有年奖问题处委会

北京青年报   2017-01-24 15:26

  皇帝发放年终奖

  汉代“腊赐”超过全年工资,北宋官员年终奖少得可怜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皇帝给官员发放年终奖已经有了定例,称为“腊赐”。顾名思义,就是在腊月赏赐钱物,以备过年之需。依照官员等级的不同,“腊赐”的数量多寡不一。据杨侃的《两汉博闻》记载:“腊赐大将军、三公钱各二十万,牛肉二百斤,粳米二百斛;特进、候十五万,卿十万,校尉五万,尚书三万,侍中、将、大夫各二万,千石、六百石(均是官名)各六千,虎贲、羽林郎二人共三千。”

  其中提到的“钱”是五铢钱,据研究,汉代一枚五铢钱的购买力相当于现在的人民币4角。连同牛肉、粳米加一起,大将军、三公获得的年终奖励差不多高达10万元,最少的虎贲、羽林郎两位也要过万。对照一下当时官员们的工资,像大将军、三公之类的高级官员,月薪约一万七千五百枚五铢钱,合人民币七千元,一年下来八万四。也就是说,他们的年终奖励超过了全年工资,福利之优厚让人羡慕。

  高额的年终奖励,既是对官员们过去一年辛苦办公的嘉奖,也勉励百官来年撸起袖子加油干。看了这些奖励清单,真要佩服汉代的皇帝们,毕竟钱、肉、米都是出自国库,相当于皇帝自掏腰包,倘若没有十足的魄力,谁也舍不得这么大方发放。这也让后来人看得眼红心动不已。清代的徐昂发先生,在比较了历朝历代的年终奖数额后,不禁感叹说:“汉世优恤臣下,可谓厚矣。”

  与汉代相反,北宋官员的工资相对较高,年终奖则少得可怜。以我们熟悉的包拯包青天来说,他任职开封府时的基本工资包括了月料(月薪)、餐钱(饭补)、茶汤钱(水补)、薪炭钱(取暖费)、公使钱(招待费)、添支钱(岗位津贴)等等,全部下来差不多已有万贯,相当于人民币五六百万元之多。反观当时官员的年终奖,即便是宰相级别的国家重臣,也不过五只羊、五石面、两石米、几坛酒而已。相比他们的工资来说,真不知低到哪里去了。

  无论赏钱还是赏物,虽然形式不同,但都是非常实惠的东西,直接关系到官员们的春节消费。到了清代,赏赐的物品种类更为多样。清宫有“冬至赐貂”的惯例,每逢冬至,在南书房、如意馆、昇平署等部门上班的人都能得到数张貂皮。临近年尾,各王公大臣以及部分外廷大臣还能得到皇帝赏赐的“福”字一幅,“岁岁平安”荷包一个,灯盏数对,以及从辽东运来的鹿尾等珍贵物品。福字、荷包虽然有点形式主义,但既然受赐于皇上,自然意义非凡,百官还是会引以为荣,格外珍惜。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频道推荐
  • 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原二级调研员杨宝峰
  • 安徽省人大常委会任免人员名单
  • 软骨发育不全等86个罕见病病种诊疗指南发布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