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重庆印象
果园港
这是2016年1月15日从空中拍摄的果园港。凭借多式联运的优势,建成仅两年的果园港,中转和辐射力正在显现,已成为连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它联通了长江中下游地区与欧亚沿线各国的经贸合作通道。记者 张锦辉 摄
互联网+
2016年5月6日,两江新区仙桃数据谷,重庆前沿城市大数据管理公司的工作人员在展示城市综合服务云系统。近年来,我市积极推动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融合,使互联网经济成为我市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 记者 张锦辉 摄
京东方
京东方车间,工作人员在生产线上操作。京东方重庆8.5代线,是京东方集团布局的第7条显示器件生产线,也是技术最先进的生产线之一。该项目已经吸引了康宁、法液空、住友化学、东进等20余家上下游企业配套。项目投产后,预计将形成千亿级高端显示产业集群。 (本报资料图片)
渝万高铁
2016年11月28日,渝万高铁通车。这是长江三峡库区首条高速铁路,全长247公里,桥隧比高达71%。它的开通将主城和万州之间的列车运行时间由4小时缩短至1.5小时。记者 崔力 摄
机器人
2016年5月3日,重庆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工程师为将出厂的机器人进行载重测试。2016年,我市通过实施一批科技重大专项,为机器人、石墨烯、液晶面板、页岩气、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搭建共性技术研发平台,集中攻克了一批共性关键技术并开展示范应用,显著提升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 特约摄影 秦廷富
无人车
2016年4月14日,陕西西安,长安集团工程师李增文(右)乘坐在疾驶的无人驾驶车内。4月12日,两台长安无人驾驶汽车由重庆出发,经西安、过郑州,历时5天、跋涉2000余公里,于16日下午顺利抵达此次路测终点站——位于北京市房山区的长安汽车北京公司,创造了中国民族汽车工业的新纪录。 记者 崔力 摄
笔电
惠普笔记本电脑生产线,工人在组装电脑。重庆笔电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快速崛起,重庆已成为全球最大笔电制造基地。目前,重庆形成了以笔电、手机为代表的智能终端产业集群,创造出上中下游产业链垂直整合、同类企业集聚共生、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的集群发展模式,带动了全市工业快速发展。 (本报资料图片)
乡村公路
从空中俯瞰乡村公路,犹如一条玉带盘绕山间。截至2016年底,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2.3万公里,路网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149公里,处于西部领先水平。市公路局数据显示,我市实施撤并村通达工程和行政村通畅工程后,车辆运营成本平均下降四成多,约八成企业降低了运输成本、提高了利润水平;约95%的农村群众收入明显增加。快速、高密度的乡村公路建设,有力地推动了我市农村经济发展。通讯员 李荣伟 摄
机场
2016年8月18日,江北机场T3A航站楼工地,工人正给登机桥喷漆。据介绍,T3A航站楼相当于T1、T2航站楼面积总和的两倍多,在建的第三跑道可起降目前世界最大的客机空客A380。重庆机场方面表示,T3A航站楼明年上半年有望投入使用。 记者 罗斌 摄
2016年伊始,习近平总书记来渝视察,为重庆把脉定向,为重庆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2016年,我市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实现了全市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
(重庆日报)
原标题:2016,重庆印象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