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购汇不得境外买房是什么意思?个人外汇额度变化
原标题:外汇局完善个人外汇信息申报管理 购汇需填写申请书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刚刚过去的2016年年末,国家外汇管理局对个人外汇信息申报管理进行完善,细化申报内容,但个人年度购汇额度没有变化,依然是等值5万美元。外汇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这是因为,过去我国国际收支个人购汇中,存在一些漏洞,导致部分违规、欺诈、洗钱等行为时有发生。
新年伊始,记者发现虽然购汇额度等政策没有变,但在个人购汇的信息申报层面上,的确加强了管理,进一步明确个人购汇不得用于境外买房、证券投资等目的。那么,此次调整会不会影响境外留学和旅游?今后购买外汇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新年伊始,记者在某商业银行网点看到,个人客户购买外汇时,已经需要填写《申请书》。申请书上明确,“境内个人办理购汇时,不得用于境外买房、证券投资、购买人寿保险和投资性返还分红类保险等尚未开放的资本项目。违者将列入‘关注名单’,当年及之后两年不享有个人便利化额度”。而手机银行客户端,也同样新增了这张《申请书》。北京的彭女士表示,这与仅仅两周前自己的购汇经历已经完全不同,“我两周前刚刚换了五万美元,因为人民币跌的实在太厉害。根本就不会问你,这五万美元是干什么用的。现在是要确保每一笔钱都有特别明确的支出,以前这五万美元实在是没人管。”
强调不得用于境外买房、证券投资、购买人寿保险和投资性返还分红类保险等尚未开放的资本项目,究竟是不是全新新增的规定呢?对此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表示,并不是新规,而只是重申。“房产和证券是资本项目投资,而换汇是经常项目投资,这两个是跨界的。所以外管局只是重申这项政策,加强合规。”
虽然此前为进行境外购房在“年度总额”以内购汇的,就已经属于虚假申报的违规行为。但以往,境内企业及个人境外购置房产等,却经常采取多个自然人凑额度的方式进行换汇,走经常项目下的路子,做资本项目下的事。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表示,将以往原则性的规定细化落实,主要是为堵住此类不正常的资产外逃。“这要和之前发改委、商务部、人民银行、外管局四部委加强非理性境外投资监管连起来看,都是一脉相承的。应该说,从前年开始,中国就出现一些非理性资本外逃的现象,它采取各种各样的形式,其中就有采取通过个人账户分拆购汇的,躲避监管。这种情况下,有必要采取措施来应对这种冲击。在金融市场方面,还是要防非理性的“羊群行为”,正常的需求还是会满足的。
梅新育表示,此次外管局只是细化管理,而非缩小额度,就是考虑到居民正常的换汇需求。事实上,而除了资产性投资,随着美元持续走强和人民币汇率下降,去年年中以来,外汇理财产品也很走俏。华夏银行南京分行一位理财经理表示,一些外汇理财产品甚至需要秒杀才买得到,“正常的产品发行期是七天,但是美元理财产品每次两天不到就被抢购完毕了。”
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对媒体表示,从个人角度来说,一些资产较为丰富的个人选择资产多元化配置无可厚非,这也是一个大方向,但是否都有配置多元化外币资产的需要,则因人而异。因为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较复杂且存在不确定性,尤其是海外投资需要有较高的专业素养,普通居民需要量力而行。
我国每年出境人次已达1.2亿,有人担心,完善个人外汇信息申报管理,是否会给境外留学和旅游带来麻烦?
对此,外汇局相关负责人解释:如果是出境留学,在便利化额度内购汇,可以按规定进行完整、真实的信息申报;超过便利化额度的,需要提供本人因私护照及有效签证、境外学校录取通知书、学费证明或生活费用证明,就可以购汇了;如果是出境旅游,可以在便利化额度内按需购汇,也可在境外使用银行卡消费,用汇并不受影响。(记者刘祎辰)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