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万人参加今年国考报名 2017国考申论行测试题
又到一年国考时。11月27日,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于9时正式开考,此次国考2.7万个招录名额共吸引133.8万人报名,平均竞争比49:1。与往年不同的是,考生和陪考家长的心态都越来越放松,多数考生都将国考作为众多选项之一,抱着“咱也试试看”的心态来试水。
心态更放松:出考场第一时间掏手机
都说国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历年来的考生都是“压力山大”,但今年情况却有所不同。在沈阳市第四十三中学考点外,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发现,不同于往年很多考生至少提前一个小时到达考场的“万分重视”,今年大部分考生显得非常放松。不少考生都是提前半小时才到考场,甚至有几乎是“踩铃儿”到的。即使是提前到达考场的考生,大多数也在玩手机、打游戏,或与陪考的朋友嬉笑打闹,完全不见以前的“临阵也要磨磨枪”的紧张感。
而在上午行测考试结束后,等候在考点外的记者注意到,不少考生走出考场的第一件事就是掏出手机,边走边摆弄起来。“行测考完了,我发个朋友圈。”一名考生告诉记者。
家长也变了:“陪考大军”较往年明显减少
不只是考生心态发生变化,“陪考军团”的家长人数也比往年有明显减少。往年的考场外,经常是车满为患,家长聚集。就算是下雨、下雪的特殊天气,考场外有四五十位家长在等待考生的情形并不少见。而今年在沈阳市第四十三中学、沈河区二经二校考点外,只有零星的家长在等待。从另一个角度上看,也说明在家长层面给予考生的压力有所减少。可见,随着大家对于公务员考试的认知越来越多,考生和家长对待考试也不似以往盲目的狂热,而是越发理智。
缺考率上升:450人考点实际考生约300人
据辽宁科信教育不完全统计,今年国考的缺考比率至少为25%(包含单科缺考考生),较之往年有所增加。以沈阳市和平区12个考点为例,平均每个考点考场数为15个,应参考人数每个考点为450人左右,但实际考试人数上下午平均为300人左右,尤其是下午,缺考人数明显增加。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考生对待考试的态度并没有以前那样重视,或者说,越来越多的考生是抱着“试水”的态度参加考试的。
2017国考申论试题解析
“以水为师”聚焦城市发展智慧
辽宁中公教育专家分析,2017年国考申论试卷聚焦“城市发展智慧”,考查“水智慧对于城市发展的启发”,不管是主题还是材料,既“接地气”充满生活化,同时也凸显哲学智慧。
总体来看,今年的申论考试主题围绕“水的智慧”展开,向“水与城市建设、扶贫”等方向辐射。省部与地市主题一致,说明国考主题由科技与人文、价值与人文的讨论,转为对生态与人文话题的探讨。
在题目数量方面,延续以往五题模式,其考查重点也一如既往,强调对公务员实际工作能力的检验——凸显对“归纳概括”能力的考查,且概括题型再度创新,出现了概括功能题型,可见国考命题创新始终未曾停止,同时加重对贯彻执行能力的考查。
在材料选取方面,范围较广,古今中外结合,通过古代城市水系与城市建设、现代城市发展与水系建设以及国内外城市发展理念的对比,凸显主题,案例材料与理论观点材料交叉设置,既有科学高度也具备生活化的特点,具有鲜明国考取材特色。整体而言,与以往相比,此次国考材料和命题设计思路跨度不大,焦点突出,主题把握较以往更为容易,这对考生来说,不得不说是一个福音。
2017国考行测试题解析
省部级新增“阅读篇章”成试卷最大亮点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分为省部级和地市级,在试卷的设置上大体相同。辽宁科信教育专家分析,从整体来看,今年行测试题有三大特点:一是整体难度上升,三个模块均有体现;二是地市级考试和省部级考试区分度越来越明显;三是改变了以往固定的考试模式,引入了创新考点。
在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部分,地市级与省部级题目完全一样,只是换了顺序,考点比较常规。而在逻辑判断部分,省部级和地市级只有5道题一样,其余全都不一样。地市级首次出现了一个文段下设五道题目的形式。考查题型呈现形式虽有变化,但是“换汤不换药”,知识点还是一样的,题目难度适中。
总体来说,今年较去年国考相比,题目形式有所创新,逻辑判断出现了文段下设5道题目的新形式。除了这5道题省部级没有,取而代之换了其他题目,其余题目省部级和地市级是一样的。图形推理分组类题型减少2道。定义判断没有考查法律类定义,首次出现军事类定义。类比推理社会关系和文法关系考查比例增加,逻辑关系考查比例减少。图形有些难度,其他题型难度中等,较往年没有太大起伏。
此外,数量关系部分,地市级10题,省部级15题,延续了前两年地市级和省部级的数量题量区分;今年题目难度明显上升,属于近五年考查的数量关系最难的,每道题题干都较长,计算步骤略复杂。
资料分析部分,地市级与省部级材料、题目完全一致,难度适中,但是对于考生心算、速算的能力、基本功有了比较高的要求;选项中从前几年的纯粹数据给定、语句表述,逐渐转为了选择正确的折线图、饼状图等,这是今年的创新点;对于常识积累的考查也逐渐在资料分析中体现,比如题目中多次提及“十五期间”“十二五期间”,考生若不了解其对应的年份区间,是无法完成题目的。
值得一提的是,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总题量数保持40题不变,却彰显出独特的“个性”,即省部级试卷中出现了两篇“篇章阅读”,试卷由15道逻辑填空、15道片段阅读和10道篇章阅读组成。这可以说是今年最大亮点。也许,在未来国考的发展中,“篇章阅读”会成为常见考点。
本版稿件由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萧林熙采写摄影记者孙海
2017国考行测题目
□如果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法适用于古代,下列哪一情形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A.苏轼发表《赤壁赋》所得的稿酬
B.包拯任开封府府尹期间所得俸禄
C.罗尚德将银两存入钱庄所得利息
D.康熙年间旱灾灾民获得的救济款
□下列关于航天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A.“风云”系列气象卫星通过光纤实现与地面的数据传输
B.“玉兔”号月球车在月球上行走的动力驱动是电动机
C.“长征一号”属于二级运载火箭
D.“北斗二号”属于通信广播卫星
□实际上,靠强制手段和利益驱使评上的“文明城市”,只不过是________罢了。只有每一位市民发自内心地________“文明城市”理念,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做文明有礼的城市人,“文明城市”自然________。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自欺欺人认同水到渠成
B.装腔作势赞同实至名归
C.掩耳盗铃维护名副其实
D.沽名钓誉拥护不期而至
□一个拥有工匠精神、推崇工匠精神的国家和民族,必然会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纯粹;少一些投机取巧、多一些________;少一些________,多一些专注持久;少一些________,多一些优品精品。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实事求是好高骛远偷工减料
B.兢兢业业口是心非花里胡哨
C.稳扎稳打杀鸡取卵敷衍了事
D.脚踏实地急功近利粗制滥造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