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Ⅰ国Ⅱ车进五环将受限 起始时间2017年2月15日罚款标准
红色预警停课将不再“一刀切”
最新修订的《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昨天公布,自今年12月15日实施。除了空气重污染橙色及红色预警时,国Ⅰ、国Ⅱ车禁行外,北青报记者了解到,新修订的预案中,空气重污染预警将采用京津冀地区统一标准,考虑了污染物单日高浓度值的因素。同时,启动红色预警时的停课措施将不再“一刀切”了,由区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属地情况安排,可以采取弹性教学或停课的防护措施。就企事业单位而言,启动橙色预警时,可根据空气污染实情况,实行错峰上下班;启动红色预警时,除错峰上下班,还可采取调休和远程办公等弹性工作方式。
《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按照“总体措施力度不减、重点措施细化加强、局部措施优化调整”的原则,进行了修订。按照环保部要求,新预案根据京津冀统一预警分级的要求,对空气重污染的预警分级进行了调整。其中,蓝、黄两色预警的启动条件不变,橙、红两色预警的启动各自增加了一个“限定条件”,对污染物单日高浓度值提出了要求。
新预案的另外一个重要变化,是将现行预案中启动红色预警,中小学、幼儿园“一刀切”式的停课调整为“差别化”对待。据了解,由于北京南北空气质量差异较大,常常南部地区深陷重度污染时,北部个别地区却只是轻度,甚至仍处于良好水平的情况。因此,新预案综合考虑地区空气质量差异、学校教学条件以及学生停课涉及的家长看护、教学安排等多方面因素,将统一停课措施调整为由市、区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属地实际情况,指导中小学、幼儿园,采取弹性教学或停课的防护措施。
另外,对企事业单位来说,启动橙色预警时,可根据空气污染实时情况,实行错峰上下班;启动红色预警时,除错峰上下班,还可采取调休和远程办公等弹性工作方式。
据了解,红色、橙色预警原则上提前24小时发布,特殊情况至少提前12小时发布;黄色、蓝色预警根据空气质量预测情况及时发布。
释疑
北京重污染应急预案为何一直在变?
昨天发布的新版《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发布,已是2012年以来,北京市发布的第四个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为何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如此频繁地修订?
北京市环保局应急处处长王斌表示,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几年来数次修订,一方面是伴随着对重污染天气过程认识的不断深化、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另一方面,也是随着重污染天气特点的发展变化、日常治理措施不断深化进行的必要调整。
王斌表示,在2013年到2015年这段时间,北京的空气重污染呈现出“持续时间较长,但峰值浓度不高”的特点,所以在2015年重污染应急预案修订时,把重污染的持续时间作为重要指标,剔除了在峰值浓度上的要求。而最新修订的《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在预警分级上,又重新对峰值浓度提出了要求。
此外,在预警措施上,四个版本的预案可以看到应急措施在逐步加严。王斌表示,2012年,应急预案中,首先出台了对土石方施工的强制限制措施。2013年,应急预案中提出红色预警启动时机动车单双号限行。而在今年最新修订的预案中,对高污染排放机动车的限行措施提前至“橙警”,橙色预警启动,国Ⅰ、国Ⅱ车率先停驶。
“未来随着重污染形式、特点的变化,以及日常治理的深入,不排除还将继续修订预案。”王斌称。
本版文/本报记者 王斌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