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学生欠债10万父母还账 为何学生接连堕入校园贷?
从几千元的实际借款金额,到利滚利“滚”出10万巨额债务,贫困大学生秦天的经历并非个例。25日,大二学生张杰的母亲致电重庆晨报,其所在家庭在过去的一学期里,已被迫为儿子还债10万元。
疯狂的校园贷,它究竟隐藏了多大的陷阱?又是以怎样的方式,在向大学生们步步逼近,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进行了调查。
危险游戏 父亲希望警醒更多大学生
“我也是实在没办法才向你们求教。”25日,46岁的秦峰在汕头一家医院被医生告知,必须尽快住院,但在门诊部徘徊了半个小时后,他咬牙离开, 决定暂时放弃治疗。
从几千元实际欠款,到滚雪球一般的利滚利,最终欠债10万元,巨额债务几乎压得贫困大学生秦天一家喘不过气。“我们真的想还钱,但这笔钱第一实在是还不起。”父亲秦峰说,他听说过高利贷,但儿子所经历的这些校园贷平台,比高利贷来得更要人命。
走出医院,秦峰再度拨打了秦天的手机,依旧提示“无法接通”。这种不间断失联的状态,如今秦峰已经习惯了。他说,儿子现在卖掉了电脑、好衣服这些所有能卖钱的东西,依旧无法筹集到欠款,目前东躲西藏避债,与家里也少有联络。
从得知儿子借债,并利滚利到8、9万的利息,秦峰就一直试图向这些校园贷平台求饶,“但他们告诉我,可以随便去告、随便喊媒体报道,借贷合同是合法的。”秦峰说,仅最近一周,他报过警、找过银监局等政府多个部门,均被告知不在其管辖范围之内。
走投无路的秦峰说,他每过一天,都能隐隐感觉到儿子越滚越大的债务,压抑得他快喘不过气。
儿子大二借款 父母已经还款十万
25日,记者再度试图联系秦天时,他的手机始终处于无法联系的状态。担心儿子为躲避债务而选择寻短见,这是秦峰目前最大的担忧。
“我现在唯一能做的,是希望把儿子的事情讲述出来,让大家引起警惕,大学生们别再被骗,别再误入歧途了,天上不会掉馅饼!”秦峰说这句话时,喘着粗气,满是愤怒。
秦天的遭遇并非孤例。
重庆小伙吴越,今年19岁,即将进入大三,“校园贷”三个字,如今依旧刺痛着全家人敏感的神经。25日,吴越的母亲张女士致电上游新闻-重庆晨报。其表示,2015年6月,儿子在很多网上贷款平台上贷款,今年3月开始,家人接到各平台的催款短信,随后被迫替儿子还债,如今,已经还款10万元。眼瞧着儿子马上要开学了,张女士最大的担忧,是儿子会再次去贷款,“有的平台真的太好贷款了,很多大学生根本不清楚,这笔来得容易的钱,会带来怎样的噩梦!”。
调查:
线下高校门口宣传 线上广告火热
“每年大学开学时,就是这些校园贷宣传最疯狂的时候。”19岁的张杰,是合川某高校大二的学生,他告诉记者,去年9月,只要走到校门口,校园贷的宣传者就会带着厚厚一叠宣传单塞给出入学校的学生。
“无需抵押、无需前期,扫码即可拿钱。”在散发的传单上醒目的写着轻松拿钱的宣传语。海报、传单是校园借贷在线下进行的传统地推手段。
然而,事实上,对于伴着互联网出生的现在大学生来说,只要上网就能通过搜索、贴吧、QQ群等方式获得各类校园网络借贷的信息。
张杰说,现在,前往学校发传单的方式收敛了不少,但网上宣传依旧火爆。
记者在新浪微博搜索栏里输入“校园借贷”,快速弹出上千条“无抵押、无前期,注册即可轻松拿钱的热门微博。
在百度贴吧搜索关键词“学生借贷”,现在依然可以看到“学生贷吧”和“大学生借贷吧”帖子数量200万+,贴吧里充斥着各种“校园贷”的小广告。“在校大学生,无论专科本科成教,无前期,当天3000轻松拿款。 ”此类广告海量出现在大学生扎堆的贴吧,通过简单的对话引导学生下载、注册借贷宝等app,简单易懂。
私人借贷建群 吸引更多大学生轻松借
“无前期,无抵押,各种口子撸钱。”随着网贷在校园中遍地开花,大批“私人借贷”也应运而生。
还不起贷款的学生,在重压之下,通常会走上“以贷还贷”路子,即找“私人借贷”先借钱去垫付在网络平台上的缺口。
“我们可以借,供你应急用,要抵押,电脑手机都可以。” 合川区某高校里,就有这么一个“私人借贷”群。
“私人借贷”和网络平台不一样的在于需要抵押,一般押学生的电脑、手机等物品,按物品市场估价的60%借贷,如一部使用了三个月的iPhone6市场估价3000元,则此“私人借贷”会放款1800元给借款人。供其还在平台上的借款,一旦还上,要求其重新贷出来还给“私人借贷”。
据加入此群的大学生们介绍,除此以外,“私人借贷”还要求借款人在借款时出示身份证、学生证等证件,留下本人及父母手机号,逾期不还将采用线上线下两种逼还方式。一方面在网络上公开学生信息,另一方面“私人借贷”在学校有专门的催款组织,会在学校不定时堵人要求还款,同时会联系家长要求还钱。
该“私人借贷”还负责另外一种服务,就是直接帮借款人在平台上还款,收取手续费。
说法:
校园贷合约 甜蜜陷阱将受约束
“目前,各地都在呼吁管理层对校园借贷出台监管政策,加大打击力度。”重庆洛书律师事务所律师段勤表示,高校学生群体数量庞大而集中,是一个只消费却没有收入、金融风险防范意识薄弱、自控能力较差和缺少信用评价的群体。一些网络借贷公司专门向高校学生群体发展创业信贷、消费信贷等网络借贷业务,因业务发展不规范,给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造成了诸多不良影响。
目前,校园贷已经引起监管层重视。今年8月初,重庆市市金融办、市教委、重庆银监局联合发文,为金融机构、高校列出8项负面清单,规范校园网贷行为。校园贷中的“甜蜜陷阱”,势必将受到极大约束。
出借人借款中存在违规操作
段勤表示,在秦天的事件中,借贷过程中确实存在违规的情况,主要体现在出借人在给秦天借款时私下扣除利息。段律师表示,根据我国《合同法》第二百条规定:“借款的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预先在本金中扣除的,应当按照实际借款数额返还借款并计算利息。”
此外,段律师表示,向秦天借款的借贷宝作为中介平台,应当有义务审查借贷双方的资质,包括审查出借人的信息,采取反欺诈措施。但是,由于目前中介业务规范尚未正式颁布,无法认定借贷宝是否应当承担法律责任。因此他建议,秦天要求借贷宝提供出借人的信息,并起诉出借人的催收行为侵害其人身权益。其表示,就借款合同而言,尽管双方在借贷宝上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但是双方私下的借贷合同中如果出现约定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所以,当事大学生秦天可以要求出借人返还超额借款。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王珊 实习生 马恒烨 摄影 雷键 编辑 王婷婷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