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发射场设8个长征七号观景台 可容纳2.53万人
读秒声,早已在这里响起
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正在等待着属于这里的第一声“点火”。
“10、9、8、7……”点火前,那熟悉的读秒声即将从这里传遍世界。
然而,你可知道,从14年前进行可行性论证时起,读秒声便时刻响在创业者们的心头。从那时起,他们便将这个发射场的“蓝图”时刻与“世界一流的现代化的航天发射场”这一目标对表。
可行论证年、立项规划年、研究准备年、奠基设计年、开工建设年、全面推进年、攻坚突破年、竣工交用年、合练结算年、双箭首飞年,这是一个发射场的成长年轮,更是一群航天人的奋斗年轮。
14年,仅够一个婴儿长成少年。但这群人却把这里变成世界一流的航天发射场!
“从真正开工建设到建成,只用了3年多时间。”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副总工程师周凤广回忆起那段日子仍不胜感慨:“那时候不得不下命令,所有人不得休假,白天干不完,就连夜干!”
那是一段倒计时“读秒”的日子,那是一段用“两弹一星”精神“点火”的时光。最终,他们用汗水和智慧换来腾飞的“火焰”——取得了大推力火箭发射能力、信息化指挥控制能力、复杂自然条件下重大工程建设、生态型环保型集约型发射场建设等一系列突破……
今天,这个在海边拔地而起的发射场,选择以一种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
“在发射场的大门口,正在建设的游客到访中心,主要承载航天科普的作用。”据当地媒体报道: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飞时,当地确定了8个火箭首发观景点,能够容纳2.53万人观看火箭升空。
首飞在即,发射场各个工位上,一位位航天人的表情、声音和举止,处处透着一种从容和平静。他们在工作的间隙,偶尔抬起头,会指着窗台上那盆从西昌带来的三角梅,微笑着告诉你:“这花,比西昌长得还好。”
“说一点不紧张那是假的,准备了这么久,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在等待着检验!”发射场一位领导说,“但也没必要那么紧张,对于文昌发射场这是首次发射,但对于西昌发射中心来说,我们马上就要迎来第100次发射,可谓身经百战了!”
难怪,发射场协作楼的横幅上写着这样的标语:“首发要有百倍信心,百次要有首发标准!”
长征七号出征在即,世界等待着见证这份信心和标准。
从2002年至今,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副总工程师、海南文昌发射场系统副总设计师周凤广全程参与了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的论证、设计、建设、使用。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发射前夕,本报记者对其进行了专访——
面朝大海 仰望星空
■本报记者 邹维荣 王通化
问: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即将发射,请谈谈您此刻的心情?
答:面朝大海,仰望星空,梦想正在照进现实。14年来,在这片曾经的滩涂上,一个现代化航天发射场已经拔地而起。我们期待着交出一份满意的考卷。
问:作为发射场建设亲历者,如何为前期的建设打分?
答:我由衷为所有发射场的创业者和建设者们点赞。他们秉承“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把工地当阵地,把建设当会战,周末假日连轴转。让人欣慰的是,所有的苦如今都酿成了甜。
问:建设过程中,最大的难点是什么?
答:发射场地质条件复杂,滩涂、沙窝……各种各样的地质难题接踵而来,我们用到了几乎所有的地基处理技术。此外,高温高湿高盐雾、强台风强降雨强雷暴等恶劣气候环境给工程建设带来了极大挑战。为此,发射场采用新技术多、新设备多、涉及专业多、标准要求严。很多工艺在国内首次使用,风险较高。
问:作为我国首个自主论证、规划、设计、建设的航天发射场,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取得哪些创新突破?
答:概括为3个方面,一是实现了大推力运载火箭发射能力的突破。适应长征七号、长征五号两型运载火箭发射要求,攻克了低温推进剂大流量加注和大容量储运技术、发射塔回转平台安装施工等一系列设计、施工关键技术突破。二是实现了复杂自然条件下重大工程建设的突破。针对海南地区“高温高湿高盐雾、强降雨强台风强雷暴”等气候特点,攻克了地基止水、建筑抗风、防腐防雷等一系列工程施工技术难题,设计建造了现代化发射塔和锥形四流道导流槽。三是实现了生态环保型集约型发射中心建设的突破。坚持科学规划场区布局,千方百计保护原生椰林、湿地、滩涂,全面采用无毒无污染新型推进剂,对两型火箭垂直转运轨道进行集约化设计,一座集科技、生态、环保,人文于一体的现代化发射场从蓝图变为现实。
问: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即将迎来长征七号的首飞,这次“首秀”意味着什么?
答:这是开启我国航天事业新征程的奠基工程,必将推动航天发射综合能力实现历史性跨越,标志着我国由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出了关键一步。我国还有哪些卫星发射中心
酒 泉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地处甘肃省酒泉以北的戈壁滩,组建于1958年10月,是我国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卫星发射中心,是中国科学卫星、技术试验卫星和运载火箭的发射试验基地之一,是世界闻名的载人航天发射场。
太 原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地处太原市西北的高原,组建于1967年,主要承担我国极地轨道航天器和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发射以及深空目标探测等任务,先后成功发射了我国第一颗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一号”以及“资源一号”、海洋资源勘察等卫星。
西 昌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位于四川省西昌市西北的幽深峡谷中,始建于1970年,是我国第一个对外开放的航天发射场,主要承担着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月球探测器等重大航天发射任务。我国嫦娥探月系列卫星均在这里升空。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