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骗子团伙掌握百万条个人信息 包括在哪买了几套房

2016-06-11 18:36 来源:澎湃新闻 0

­  一份个人信用报告单只要2元至5元,内容包含个人身份、职业、信贷等详细信息,甚至连买过几套房和产权地址都十分清晰。6月5日,厦门市公安局特勤大队抓获6名犯罪嫌疑人,截获近百万份个人信息。

­  据警方介绍,之前破获的案件所截获的个人信息一般仅仅是姓名、身份证号、家庭住址和手机号码,如今截获的个人信息十分详尽,一旦被骗子掌握,传统的诈骗形式将被颠覆。

­  案发:一则小广告牵出贩卖公民个人信息团伙

­  5月,厦门市公安局特勤大队民警在一个金融QQ群里发现一条线索。一名网友在群里打广告:代查征信记录,出售房产、征信、公务员优质名单,价格“美丽”。

­  民警深入调查,发现了这名打广告的网友江某。5月16日,民警将江某抓获,从他住处的3台电脑里,共截获约40万份个人信用报告。通过调查,民警又抓获了4名嫌疑人。

­  6月2日11时许,特勤大队民警来到何厝社区,找到嫌疑人黄某的出租房。不大的房间内,摆放着2台笔记本电脑、2台台式电脑、4部手机、27张银行卡,电脑硬盘里存放着不少个人信用报告和个人信息。随着黄某的落网,该违法犯罪团伙被一网打尽。

­  从6名嫌疑人的电脑里,特勤大队民警一共截获近百万条个人信息,除了厦门市民外,还有多个省市市民的个人信息。其中,个人信用报告里记录着个人身份、职业、信贷等信息,甚至每个人的购房记录和产权地址都十分清晰。

­  警方了解,非法贩卖个人信息的6名嫌疑人分为三个等级。王某和江某属于最低等级的“零售商”,刘某是“中介”,黄某则是最高等级的“总代理”。黄某有渠道查询到个人信用记录,整理后卖给刘某,刘某再加价卖给王某和江某。“零售商”也会向“中介”查询指定姓名的个人信用报告,“中介”查不到时,则会让“总代理”代为查询。

­  危害:个人信息更详尽 恐将提高诈骗成功率

­  警方介绍,这次截获的个人信息内容十分详尽,一旦被骗子掌握,骗子“广撒网”的诈骗形式将会变为“定向”诈骗。骗子掌握的个人信息越多,设计的骗局就会越多。所幸,这6名嫌疑人被特勤大队民警及时抓获,他们掌握的个人信息也被警方截获。

­  目前,6名嫌疑人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被警方刑事拘留。

­  揭秘:嫌疑人如何拿到公民个人信息

­  警方调查发现,6名嫌疑人中多数从事能够直接接触公民个人信息的工作。

­  嫌疑人刘某是一家金融公司的业务员,他用于办公的电脑里存着大量个人信息。嫌疑人杨某从事房产中介工作。嫌疑人黄某从事POS机相关工作,接触了不少小额信贷公司和银行工作人员。这些嫌疑人均利用工作便利,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随后整合售卖。

­  原标题:6人团伙掌握近百万条详尽个人信息,包括在哪儿买了几套房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到头了;
下一条:2016高考自愿填报咨询费动辄数万元 会靠谱吗?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