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考研试题确认遭“泄题” 详解试卷及答案如何遭泄露
2016-06-07 09:43 来源:现代金报
0
这是我国刑法修正案(九)作弊入刑施行以来,首次大规模有组织考试舞弊案件,涉案考生达600多人。
民警详解
作弊入刑
考试舞弊团伙为何仍如此猖狂?
据记者了解,不到30岁的李某某曾经在2011年因考试舞弊,以非法泄露国家秘密罪被判刑,2015年8月刚刑满释放,又因此案被抓获。
记者调查发现,考试舞弊参与方环环受益形成“利益同盟”,成功几率高,而被发现几率相对较低。“考生、舞弊组织、培训机构、考务人员,参与舞弊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受益方,受损的只是社会公平。”湖北省公安厅网监总队一级警长刘长久说,考试舞弊被发现的几率低,这是舞弊组织猖獗的重要原因。
此外,考试舞弊利润高,处罚轻,暴利驱使下不法分子不惜铤而走险。办案民警介绍,最猖狂的时候,公安人员在后面追赶,考试舞弊人员还在前面报答案。民警熊陶虎说,如果李某某团伙舞弊成功,获利至少逾百万元。湖北省近年侦破的考试舞弊团伙中,多个团伙敛财达千万元。过去,由于缺少相关法律依据,考试舞弊人员很难被查处,有些只能罚点款就放人。
2015年11月1日起施行的刑法修正案(九)明确,“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同时,“为他人实施犯罪提供作弊器材或者其他帮助的”以及“为实施考试作弊行为,向他人非法出售或者提供第一款规定的考试的试题、答案的”均将面临刑罚。
法律界人士认为,虽然刑法修正案(九)明确了作弊入刑,但法律从实施到产生威慑还需要过程。南昌工程学院高教研究所所长王锋教授认为,对于违反法律法规的舞弊行为应当严惩,起到震慑作用,还要着力做好预防,从源头上杜绝作弊行为。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