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重庆高唐观遗址现战国墓 墓主身高至少1.8米(图)

2016-05-29 17:55 来源:重庆晨报 0

  高唐观遗址位于重庆市巫山县巫峡镇高唐村三组,三面环山,一面临水,遥对南陵,远眺巫峡。因战国时期宋玉所著《高唐赋》、《神女赋》而闻名于世。29日,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受邀进入考古现场打探。

­汉代墓葬

­  高唐观建筑遗址

­  未来可能会建遗址公园

­  相传高唐观建于尧皇时代,据《入蜀记》(宋•陸游),《夔州府志》,《巫山县志》等文献记载,其始建于战国,是长江三峡中最古老的名刹之一,具有2000余年悠久历史。因战国时期宋玉所著《高唐赋》、《神女赋》而闻名于世,是巫山神女文化的发源地。

­  2001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南省湘西自治州文物管理处、巫山县文物管理所先后两次对高唐观遗址南部区域进行了全面的勘探发掘。

­  2016年,根据《重庆市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实施项目库(2015~2017年)》(渝三峡后续发〔2015〕14号)及国家文物局批复中华人民共和国考古发掘证照(考执字〔2015〕第257号)要求,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对高唐观遗址北部区域进行全面的勘探发掘。

­  高唐观遗址目前共布设10х10㎡探方41个,探沟两条。以台地海拔高差分为东(Ⅰ区)、西(Ⅱ区)两区。Ⅰ区以商周时期文化堆积及战国至明清时期墓葬遗存为主,发现墓葬37座,灰坑7个;Ⅱ区以汉代土坑墓、明代墓葬及明清寺观建筑遗存为主,发现墓葬31座,高台建筑1处,房址6座,灰沟2条,灰坑18个;Ⅰ、Ⅱ区目前共计发现墓葬68座,房址6座,灰沟2条,灰坑25个。

­  据考古现场负责人介绍,未来两三个月时间就可以发掘完毕,然后开展后续整理工作。高唐观遗址未来可能会建遗址公园,或者做文化展示。

­  考古现场

­  商周文化层以土著文化为主

­  商周文化层以西周为主,主要集中在Ⅰ区T1408、T1309、T1409三个探方,同时在战国及汉代墓葬填土里,也大量出土商周时期的陶片,可辨器形有尖底盏、高柄豆、绳纹罐、方格纹罐以及少量磨制石斧/锛残器。

­  目前,已清理灰坑1座、发现竖穴土坑墓葬2座。文化面貌以当地的土著文化为主,同时楚文化因素也在开始逐渐渗透。

­  明代墓葬

­  战国墓现巨人骨骸

­  29日上午,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走进考古现场,工作人员正在开展发掘工作。记者发现,这里无疑是绝佳的观景圣地。高唐观曾经的山门,就正对巫峡。

­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已发掘的墓葬来看:汉代墓葬均是平行于长江;战国墓葬则是垂直于长江。从出土的文物来看,随葬品大多是些生活用品,基本都是平民墓葬。

­  其中一个战国墓葬惹人注意,墓葬形式及随葬品并不特别,是平民墓葬。不过骨骸保存完好,且骨骸身高超过了1.7米。工作人员介绍,该骨骸的真实身高应该超过了1.8米,从随葬品看以楚文化为主,目前可以确定的是骨髓是黄种人。

­  古代一尺相当现代22~23CM,大家普遍使用“七尺男儿”的说法,也就是说那时成年男人平均身高154~162;讲一个人身材伟岸的所谓“身高八尺”,就是176~185了,在古代就算超乎寻常的高人了。

­  考古现场

­  有遗憾 未找到楚阳台

­  《巫山县志》载:“城西北半里许,山名高都,为阳台故址,旧有古高唐观。”相传楚怀王与巫山神女幽会于此。

­  楚宋玉《高唐赋》中写道:“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楼之台,望高唐之观,上有云气。王问玉曰:此何气也?玉曰:所谓朝云也。王曰:保谓朝云?玉曰: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而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阳台暮雨”为巫山八景之一。

­  实际上,在考古工作者眼中,高唐观也是最有可能找到楚阳台遗址的地方。不过,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并没有找到,很遗憾。

­  高唐观遗址海拔接近300米,而巫山古城的遗址在海拔90多米。此前,考古勘探发现,在高唐观坡下、海拔150米左右处发现了400平米的夯土台,那里会不会是楚阳台遗址呢?

­  工作人员介绍,夯土台位于滨江路下,已临近水位线,没有作业条件,也没有与楚阳台有关的线索。

­  (文/图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陈翔 编辑 饶治美)

新闻推荐

到头了;
下一条:东北三环燕莎桥上女网红驾兰博基尼造成三车追尾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