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川师大杀人案死者哥哥要凶手偿命 最担心“被精神病”

2016-04-21 08:32 来源:新华网 0

  原标题:四川师范大学凶杀案:花季少年为何惨死室友刀下?

  新华社成都4月20日电 在距21周岁生日还有100多天的时候,四川师范大学舞蹈学院大一学生芦海清的生命戛然而止。3月28日下午,当他的哥哥芦海强在殡仪馆见到弟弟的遗体时悲恸得无法站立。所有的证据都将嫌疑锁定在一个人身上——与死者同龄,而且是老乡、同学兼室友的滕某。

凶手滕某照片

  伤心欲绝的被害人亲属将照片和事件经过发布到网上,这起校园恶性凶杀案顿时成为网络热点。4月15日,校方和警方各自通过其官方微博对此事做出回应,确认了案件的发生。在网上一片“严惩凶手”的舆论声中,嫌疑人母亲向媒体表示,儿子曾有过自杀史,事件再度发酵。

  如果滕某曾经的自杀史被证明属实,将会对案件产生什么影响?精神病患者是否可不负刑事责任?除了对刑责的追问外,其他各方应当作何反思?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对此进行追踪。

事件回顾:花季少年惨死校内 疑凶为宿舍室友

  在芦海强眼里,弟弟平时是个“心比较大”,跟人“自来熟”的人,“很爱交朋友,吵架了隔天就翻篇”。

  3月26日,芦海清打电话给芦海强要生活费,并表示和同学闹了矛盾,“最近心情不太好。”

  事后的调查显示,芦海清与滕某平时有过一些磕磕绊绊,3月26日,因为芦海清在宿舍里唱歌,再次引起了滕某的不满,二人吵了起来,还打了一架,后在室友的劝解下,二人暂时和好。

  1995年,芦海清出生在甘肃白银市景泰县的一个山村。2岁时,父亲遭遇意外去世,母亲多年前改嫁,无人照顾的芦海清被接到了大伯家中。虽非亲生,但大伯家对待芦海清视如己出。他从小也管堂哥芦海强叫哥哥。

  3月27日,滕某外出一天,晚上11点40分回到宿舍,把芦海清叫到了宿舍旁边的学习室。

  3月28日零时17分,滕某跑回宿舍楼,称自己砍了人要求室友报警,并称不报警的话还要继续砍人。随后他又跑回案发地点,将自己反锁在学习室内,最后被接到报警赶来的民警控制后带走。

  成都航天医院出具的死亡医学证明书显示,芦海清因头颈离断伤死亡,死者身中50多刀,遗体缝合整容花了近2万元。

  4月9日,家属将芦海清的遗体进行了火化,4月11日,他们将骨灰带回了甘肃。

  亲属称嫌疑人有自杀史精神病患者可绝对不负刑责吗?

  随着事件的发酵,近日滕某母亲向媒体表示,滕某在中学时曾两次割腕自杀,第二次险些未能抢救成功,在医院住了半个多月,之后转学,曾经在高中时休学一个学期。

  滕某的代理律师罗律师告诉记者,4月初,她在看守所内与滕某进行了第一次会见,并向公安机关申请了精神病鉴定。

  “作为律师,在法律范围内尽最大努力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利是基本的职业道德。滕某是否患有精神病,在法律上不以他自己和他家人的陈述为准,也不以我们会见时的认识、感觉为准,而是以公安机关最终的鉴定结果为准。”罗律师说,鉴定将在本月底或下月初出结果。

  芦海强在4月18日发布的公开信中称,“希望法律能够公正、严明、公开地惩戒凶手,不要有任何的事外因素来左右滕某杀人的事实,我们不要所谓的赔偿,不提任何关于钱财的诉求。”公开信还质疑了嫌疑人家属所称的自杀、休学、住院等材料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现在,我们最担心的就是滕某‘被精神病’。”芦海强说。

  如果滕某曾经的自杀史被证明属实,将会对案件产生什么影响?精神病患者是否绝对不负刑事责任?四川大学法学院刑法学专家、研究生导师傅江对此作出了详细的解读。

  “嫌疑人是否具有刑事责任能力、是否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关键在于他在实施犯罪行为时是否具备辨识、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如果鉴定出他在实施行为时完全不具备该能力,则不用承担刑事责任;如果完全具备辨识、控制的能力,他就是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如果处于中间状态,按照刑法规定,可以根据情节,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傅江说,“换句话说,最终影响定罪量刑的是行为人实施行为当时的控制、辨识能力,不是之前也不是之后。过去患有抑郁症有可能会对他的精神状态有影响,但不能必然说明现在就有精神病;即使现在患有精神疾病,也不能必然说明案发时他完全没有辨识、控制能力,一切都要以专业鉴定结果为准。”

被害人家属要求校方公开道歉 悲剧当引多方反思

  4月20日下午,芦海强向记者表示,他将要求四川师范大学就此事向全社会公开道歉。

  “对于我弟弟芦海清被同校、同寝室的室友滕某杀害一案,学校存在管理缺失、教育不力、防范不当等过错。案件发生后,学校更未及时向社会公布,而是在事件被我们发布到网上后才向社会公布。”他表示。

  4月20日夜间,四川师范大学校方向新华社记者表示,之所以在案件发生后半个月才公布,是因为首先考虑到这是一起刑事案件,案件尚在侦查之中,涉案信息应由警方发布。半个月后,公安机关初步查清了相关事实,经过有关部门同意,学校按照相关程序对外发布;二是由于案情重大,在案情尚未查清时,如学校盲目公布有关情况,极易引起全校师生心理恐慌。

  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对这起案件的发生非常痛心,该案消息的持续发酵,对有关师生不同程度地产生了影响。学校正采取有效措施,把这种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

  “我们今天的大学校园,学校的管理似乎还停留在‘亡羊补牢’的层面。与其在发生悲剧后采取各种方式降低影响,还不如正视宿舍人际关系这个问题,做些事前的防范。”四川一所高校的一名在读研究生表示。

  在四川师范大学网站上显示,该校于去年10月9日举办了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培训会。四川师范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长期以来,该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十分重视,学校2003年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中心,有专职人员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有兼职心理咨询师。新生入校时,学校为每一位学生用专门的心理量表进行心理状况的评估,并将结果反馈给学院心理辅导站和学生本人,学院心理辅导站针对有预警的对象进行访谈、排查和干预,同时进行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个别心理咨询,团队心理辅导和心理素质训练。

  校方表示,犯罪嫌疑人滕某在新生心理普查中,结果未见异常,未进入预警名单。遗憾的是,学校老师没有接到滕某监护人关于其子心理既往病史的报告。在今年开学之初,学校对全校学生进行心理危机个案排查时,滕某并没有什么异常行为,也未进入危机干预名单。

  校方还表示,在案件发生后,校方第一时间对死者生前同寝室同学、班级同学、交好的同学及老师、学生宿舍管理服务人员进行了心理危机干预,目前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还在持续进行中。

  “校园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再健全的心理教育、生命教育,都无法成功塑造所有人,也不可能百分之百地让每个人做到妥善处理与社会、与他人的关系。但是,作为教书育人的地方,校园应当具备比其他场所更加严密的危机防范、应对机制。这个案件折射出当前高校的危机防范和应对系统中存在漏洞,值得反思。”四川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刘伟说。

  相关新闻: 川师大凶杀案死者家属:不要钱,只要凶手偿命 2016-04-20 06:34:45中新网

  四川师范大学大一学生芦海清被室友滕某残忍杀害一事连日来引起社会强烈关注。连日来,本报记者采访了受害方和凶手的家属以及两人的室友等人,这起悲剧发生的脉络也逐渐清晰起来。早在芦海清搬进宿舍住了3个月后,他就发现和滕某有些合不来:一个人外向、多话,喜欢开玩笑,而另外一个则内向,自尊心极强。芦海清一句不经意的玩笑话,在滕某看来就是嘲讽和挖苦。两人曾多次发生矛盾。滕某不止一次表达出想杀死室友的冲动。但芦海清只当这是玩笑话,他曾两次要求调换宿舍,但未果。对于滕某母亲表示儿子有精神病的说法,死者哥哥芦海强表示,这是想拿精神病当“免死金牌”。他不要钱,只要滕某偿命。

死者生前曾两次提出调换宿舍

  据死者卢海清的室友向本报记者介绍,在一起住了3个月后,几名室友就发现异样:相处不那么融洽,滕某比较法难相处。有室友向学院申请调换宿舍,其中就包括芦海清。因为他和滕某的床铺紧挨着,下床时会发出声响,尤其是周末,他在外面做兼职,7点就要起床,多少有些响动,会影响到滕某。因为这事,两人争吵过。后来芦海清想和别人换个铺位,但没有人愿意,芦海清先后两次向老师提出想更换宿舍,他不想和滕某的关系继续紧张下去,但老师的建议是,新生要学会和不同的人相处,这也是上大学要学习的内容之一。

  每天晚上回到宿舍,几台电脑同时播放音乐。而这通常成为激化矛盾的导火索,滕某不止一次用冰冷的声音警告室友“关掉音乐”。

  3月26日晚上8时许,室友们和往常一样播放音乐听,芦海清禁不住不住跟着唱了两句,并用手拍打着书桌伴奏。而滕某当时则在看书,他大声说“唱什么唱,你唱得很好听吗?”芦海清反问:“我唱两句怎么了?”于是滕某冲了过来,用手中的书本往芦海清的脸上打,一巴掌打在他脸上,芦海清也不甘示弱,拿起床上的皮带挥舞过去,刚好抽在滕某的脸上。几位室友赶紧出来劝架,冲突仅仅持续了两分钟,两人就被拉开。滕某的脸被抽出一条血印,芦海清的T恤则被撕烂。

  经过一场“男人式的决斗”,这件事好像风平浪静。滕某后来将芦海清约到了寝室不远处的学习室内谈心。他告诉芦海清,自己曾患有抑郁症,让芦海清“尽量不要惹他”。芦海清以为他在开玩笑,说了一句“谢谢你今天饶我一命啊”,这句话在滕刚看来是讥讽。这是两人的最后一次交谈。

滕某和死者在军训时合照

凶手曾多次放话“早晚弄死你”

  在芦海强的印象中,弟弟是一个活泼、外向的人。“话痨,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芦海清特别喜欢唱歌,会弹钢琴和吉他,最爱听张信哲的歌。早在上高中时,芦海清经常早上5点多一个人起来跑到山上去练声,但爱唱歌惹来杀身之祸,芦海强万万没想到。在上高中时,芦海清在班上成绩中游,一家人并未指望他考上一本,芦海强曾建议他学理科,将来好找工作,但芦海清却执意要学艺术,在高考前还专门报了兰州一个艺术课培训班。

  巧的是,滕某也在这所音乐培训学校培训。不过,两人这时并不认识。在老师眼中,滕某的资质一般,并且抗压力能力较差。有一次考试前,滕某找到老师,说他整夜失眠、焦虑,已经有3天睡眠不足4小时。原来,他每天晚上都熬夜练习乐理、声乐到凌晨三四点钟。

  滕某家里条件相对要好一些,一家人均在监狱系统工作。父亲滕宗武今年51岁,是白银监狱财务科副科长;母亲赵芳(化名)今年46岁,是白银监狱办公室职员。一家人在白银市的住处也十分普通,一套70多平方米的房子中并没有过多装饰,楼龄十多年。赵芳说,自己每月工资只有1000多元。

  滕某的微博充斥着焦虑和愤怒,其中脏话和暴力词汇常常出现。创建陌陌群组的同一日,滕某戾气尽显:“我他妈一定要把这女的杀了”。一位和滕某相熟的知情人士表示,滕某因为性格孤僻,没有女朋友,他通过陌陌认识了几名陌生女子,还多次请其中一名女子吃饭,但后来,这名女子却再也不搭理他,滕某感觉到自己被耍了,前面花的几千元钱都打水漂了。

  似乎一切是命中注定。2015年8月22日,芦海清以甘肃省第91名的成绩考入四川师范大学舞蹈学院音乐表演系,滕某以同样的名次考入同一所大学,同一个专业。但这一纸录取通知书对两人的意义却大不相同。芦海清的艺术专业课比较强,但文化课基础一般,考取四川师大,对他来说,只是个中等的结果。芦海清曾向家人透露,如果文化课再好一些,完全可以上国内一流的艺术院校。但对滕某父母来说,儿子能考上一本院校,全家人喜出望外,滕某的父母还给培训学员送去了锦旗表示感谢。

  2015年9月,芦海强送弟弟上学时曾见过滕某,不过当时没打照面。“话不多”、“很内向”,是大家对他的一致评价,在室友小斌的记忆中,他爱好打游戏和看侦探和心理犯罪小说。在班上,滕某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学生,对于他杀害室友,很多同学也都感到吃惊。

  同样是老乡,滕某和其它室友的关系处得都一般,尤其是和芦海清。“因为芦海清比较贫嘴,嘴上不饶人,有时他可能只是开玩笑,没有挖苦的意思,但听的人却不这么想。”事后,小斌才回忆起来,之前,芦海清至少有4次因为琐事和滕某发生矛盾。有一次,芦海清将杯子里的水洒在地上,滕某一跤摔在地上,而芦海清则躲在床上哈哈大笑。滕某当时就说“我早晚得弄死你”。今年2月,春节前夕,芦海清准备春节回去和女朋友团聚,而滕某则孤身一人,芦海清打趣说:“你要多参加活动才能碰到女孩子啊,就你这样,能有人看上你吗?”而滕某则把这视为芦海清的炫耀和对自己的嘲讽,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不要钱只要凶手偿命”

  对于儿子杀害室友,母亲赵芳也感到震惊。她表示,2009年2月与2012年9月,滕某曾自杀两次。第一次,站在8层楼想往下跳,但估计是有些恐高,没敢跳。第二次割腕后,失血过多以致休克,后来及时送医院才捡回一条命。此后,滕某又多次自残。

  滕某是赵芳的独子,在她的记忆中,上中学时,儿子患精神抑郁疾病,高中时还休学一年,回到学校后又正常了。被四川师大录取后,赵芳一直没敢告诉学校儿子有精神病。“毕竟有精神病让人知道了对孩子的未来影响不好,一怕他被学校退学,二怕别人歧视他。”而就在新生入学时,学校还专门对他们进行过一次心理测评,但未发现滕某有异常。

  赵芳还拿出多张当地医院病例。“患者因考试成绩不理想而饮一瓶甜酒后,用小刀片自行割裂左手腕约五六刀……急呼120送本院急诊中心。既往史:曾有自残史而清创缝合。”

事发后,赵芳和几名家属在2栋宿舍路前跪了两天,希望得到死者家属的谅解。在芦海强看来,滕家所谓滕某有精神病的说辞都是为了让滕某保命,想把精神病当“免死金牌”。“一个天天打游戏,上陌陌的人会是精神病吗?”他反问。尤其是当听说滕某的父母都在监狱系统工作,他更加担忧。“我们家没钱没势,但我们的命也是命啊。”

  芦海强说,现在没有任何关于钱财方面的诉求,他只有一个请求,那就严惩凶手滕某,让弟弟在九泉之下瞑目。为何在事发后没有第一时间发微博,芦海强今天告诉记者,第一是由于前期料理弟弟的后事,四处奔波,所以没有过多时间关注微博,甚至没有想到用这个渠道去在现在的中国“解决”这个问题。第二,出于对有关部门的信任,这段时间家人一直在等待通知和结果,但是至今都未与凶手家属见面,也没有接到警察局以及任何有关部门向他们传达滕某父母的任何态度。“也就是说,凶手杀了人,我们甚至不能联系上他的父母,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到后来,我看不行了,必须把这件事公之于众。”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到头了;
下一条:常州“毒地”学校续:部分化工原料高毒、致癌仍填埋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