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原浙江省建设厅副厅长杨秀珠往事 急速升迁曾遭联名举报

2015-12-19 11:25 来源:中国经营报 0

  结婚后,杨秀珠夫妇在近郊那位农民朋友的房子里住了约一年时间,之后便搬进公家分配的一个房子,地址在县前头。李松坤回忆,1979年或者1980年某一天,杨秀珠突然从家里搬出去了,两人自此分居。这时候,李松坤已是市供销社副主任,杨秀珠也已是市妇联副主任,正在官场慢慢崛起。

  回溯起来,杨秀珠的仕途乃是起步于1976年底至1977年初这段时间,当时“文革”结束,“四人帮”被抓,杨秀珠被市饮食公司的上级单位商业局抽调过去做清查工作,“她工作很积极,性格泼辣,她不怕难为情,别人不好意思做的工作她都能做,所以在清查工作上是做出了成绩的,在清查工作将要结束的时候,她到市妇联做了副主任。”

  对于二人为何会分居,李松坤至今都“讲不出是因为什么事情”,“杨秀珠当时也没有说原因,就搬出去住了。”搬出去后,“她不理我,我也不理她”。1981年上半年,李松坤写了一份“自愿离婚协议书”,当时离婚需要单位领导同意,他送过去签字,领导知道了他们要离婚的事,“都说‘离了好’,因为他们都知道杨秀珠是个怎么样的人。”李松坤回忆,在他与杨秀珠一起生活的那段时间里,杨秀珠总是一天到晚都是很忙的样子,家事都是由李松坤照顾,比如做饭也是由李松坤来做,“不知道她在忙什么”。在市供销社,李松坤也做过一段时间的清查工作,“工作量比商业局的还大,杨秀珠就显得比我忙多了。”

  李松坤把领导签好字的离婚协议书交给杨秀珠,杨秀珠收了,“她一直没动静,”李松坤一度以为杨秀珠是要提出一些离婚要求,但并没有。1986年,他们夫妇都相识的当地派出所的一个副指导员找到李松坤,把户口簿交给李松坤,当时国内正在办理第一代身份证,李松坤一看,户口簿上只有他一个人了,“分户原因写着‘离婚’。”到这时,李松坤才算与杨秀珠正式离婚。李松坤后来听说,杨秀珠之所以会在这一年跟李松坤“分户”,是因为她要再婚了,对象是市二医的一个医生,但是后来杨秀珠并没有再结婚。“当时杨秀珠的仕途蒸蒸日上,她看不上那个医生。”一位与杨秀珠相熟的温州人士告诉本报记者。

深居简出的温州杨家

  结婚后,杨秀珠一直没能生育,1970年,杨一个工友的邻居捡到一个弃婴,是个女孩,见他们没有孩子,“两个人都有工作,条件好”,就交给他们抚养,李松坤给这个孩子取名李哲,杨秀珠离家时,也把这个孩子带走,之后李松坤再也没有见过杨秀珠母女。后来他知道,养女已改名杨哲,她一直跟在杨秀珠身边生活,从温州大学毕业后,在市政府部门工作,并在温州结了婚,“对象是温州一个建设项目的副指挥”,杨秀珠后来到省建设厅任职后,杨哲夫妇也到了杭州,杨秀珠出逃,杨哲夫妇也一同外遁。

  县前头现在是温州市的核心老城区,在一家当地很知名的汤圆店的边上,有一个由温州地方铁路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的住宅小区,包括杨秀珠的两个妹妹在内的一些亲属仍旧居住在这里。

  在杨秀珠的几个兄弟姐妹中,除了两个妹妹没受牵涉之外,她的四个弟弟都出了不同程度的“问题”。本报记者在杨秀珠亲友处了解到,杨的大弟杨龙翔,早年也是下乡知青,回城后“顶替”退休的父亲到市起重队当工人,没多久,“文革”结束,温州市公检法系统重整,招人,他去报名,“经过审查,家庭条件好,思想条件好,就通过了,是正常程序,”之后杨龙翔一直在市检察院工作。在杨秀珠外遁之后,杨龙翔曾被审查,“听说有人送钱给他,但是审查结果是这笔钱跟他的职权没有关系,不是拿钱给人办事,”但之后杨龙翔“提前退休”。

  杨秀珠的二弟名叫杨寿弟,原是市二轻局下属的剪刀厂工人。在杨秀珠做官后,与三弟杨进军共同经营浙江明和集团有限公司,杨进军是公司老总。杨寿弟与杨进军外逃比杨秀珠还要早两年,在2001年出逃。2015年9月,与杨秀珠同列“红色通缉令”百人名单的杨进军被遣返回国,杨寿弟至今仍在美国。

  随着被遣返,杨进军成了杨家兄弟中最为知名的一个,在他之外,四弟杨光荣也曾经很知名,杨光荣曾任温州铁路房地产开发公司副总经理,2003年2月,温州市鹿城区检察院查出杨光荣被一名电器商人行贿18万元,杨光荣被抓,在此背景下,杨秀珠即于同年4月携养女夫妇一同出逃。2004年3月,杨光荣获刑10年6个月。杨光荣现已出狱。

  记者了解到,杨光荣或是杨龙翔曾居住在温州垟儿路的“市府宿舍”里,这是由两栋住宅楼组成的一个院落。11月21日上午,一位住户告诉前去探访的记者,“杨秀珠的一个弟弟住在这里,但有五六年没见过他了,听说是卖掉房子搬走了。”

  “他们一家都不怎么出来,”杨秀珠的前夫李松坤告诉记者,“平时我们这些退休老人都喜欢去华盖山、海坦山、马鞍池这些公园里去逛逛,以前杨家的人也常去,有人碰到他们都会跟我谈起,现在已经很少看到了。到了山上,有人七问八问,听人议论,他们不好意思。”

急速升迁,曾遭联名举报

  杨秀珠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任温州市妇联副主任的时候,现年90岁的张瑜时为浙江省妇联温州地区办事处主任。11月23日,在温州的家中,张瑜向记者介绍了那一时期有关杨秀珠的情况。

  尽管早前张瑜就与杨秀珠认识,但两人并没有多少来往,直到1981年温州地市妇联合并,张瑜为主任,杨秀珠为副主任,两人成为同事。当时张瑜就对杨秀珠的印象很不好:“她很会拍马,当时就已经把市里的主要领导搞定了;她跟男同志讲话,会拍你肩膀,把你搂起来,她不认为这有问题,不在乎。”

  张瑜回忆,在地市合并时,全区妇联干部开会,“推荐合并后谁能上来,结果杨秀珠是零票,大家都反对。”张瑜也认为杨秀珠不适合留在妇联工作,向市领导提出自己的看法。即使是这样,杨秀珠仍是留在了地市合并后成立的温州市妇联,成为三名副主任中的一名。

  即便是在仕途起步之初便已经有了反对声音,杨秀珠还是节节高升,她很快就离开了市妇联,成为西城区副区长,而之后在温州市规划部门的任职,则成了其从政经历的一个重要节点。今年92岁的胡显钦早年曾任温州市建设局局长、建委副主任,在改革开放之初又曾先后担任副市长、市人大副主任职务,“搞了26年的建筑,”对在城建部门“崛起”的杨秀珠颇为了解。11月19日,胡显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杨秀珠之所以能够进入规划部门,是碰上一个“机遇”:“政府需要培养城市规划人才,杨秀珠被选中,到同济大学念了几个月的培训班,就过去了。”当时还未成立规划局,是建设局下属的规划处,杨秀珠先是副处长,后来任升格后的规划局局长。

  在胡显钦看来,是“形势造就了杨秀珠”:“她很泼辣,敢说,敢闯。无论是到规划局,还是后来到市政府,组织部门都认为杨秀珠魄力很大。如果做得对,魄力大可以出成果,在那个时期杨秀珠也是做出了一些成果。”杨秀珠的前夫李松坤也向记者分析,“杨秀珠有自己的特点,她胆子大,有些难搞的事情,比如拆迁、征地,她肯出面,带头做工作,能搞得定,领导也是看上她这一点。她的官越做越大,不是只拍马就能做得到的。”

  在胡显钦的记忆里,杨秀珠升任市规划局局长时,有人大常委会委员给她提出了八个问题,其中一个是说杨秀珠在长辈丧礼时收了不少人情钱,后来组织部门就这些问题进行考察,结果是“基本上没有问题”,杨秀珠的局长任命顺利通过。后来修建金温铁路,杨秀珠被任命为市长助理、副指挥长,胡显钦爱人的侄子是总工。胡显钦回忆:“当时我交代他两句话:一,把工作搞好;二,跟杨秀珠保持一定距离。”胡显钦说他当时就已觉察出“杨秀珠这个人不好,”把侄子放在她身边,他不放心,“而且那时杨秀珠身边已经有自己的一伙人了,”后来杨秀珠出逃,“温州市抓了二十几个人,都是杨秀珠周围的人,”胡显钦的侄子“清清爽爽,没有问题”。

  1995年,杨秀珠升任温州市主管城建的副市长,胡显钦回忆,“她是怎么上来的呢?本来是要在三个月后的人大会上提名通过的,这很不容易,而常委会只有40几个委员,结果市里提前在常委会上来通过。”

  而随着杨秀珠的步步升迁,温州官场的反对声音一直都没停止。张瑜回忆,在杨秀珠担任市长助理、金温铁路副指挥长时,温州市的10名南下老干部曾向纪检部门上书,并无下文。因为反对的声音很大,一度传出要把杨秀珠调出温州到丽水去做副市长的消息,“杨秀珠骂骂咧咧,说有人搞她,没能调成。”张瑜还曾向当时的市委组织部长提出意见:“有人说人大常委会开了多少次会,提杨秀珠的意见,都动不了,你们老同志去讲一讲,也许会起作用,他们认为我对杨秀珠很了解,她在馄饨店开票时就认识了,我就去找了组织部门。”

  张瑜回忆,当时她对组织部门说“杨秀珠的事情真的要注意啊,影响太坏了,搞不好会把事情搞很大”,相关人员则表示“不要听那些人乱说”,“他认为我们有偏见。”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人大常委会第18次会议21日将审议计生法修正草案
下一条:安徽修订法规强化乡镇人大职能 细化代表履职内容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