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瓯:­应用互联网技术 掀一场“智慧农业”变革

闽北日报   2018-04-20 09:35

  ­“从这里出去的蔬菜水果都会贴上二维码,用手机一扫,就可进入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平台,从而了解到这个作物的生长地块、农事、施肥、病虫害防治等信息。”4月18日,建瓯市翠松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杨荣怒看着长势喜人的花菜、黄瓜、火龙果,格外高兴。

  ­从田间作物到设施蔬菜,从种植业到养殖业,时下,一场以互联网为主要动力的农业科技革命浪潮正在建瓯农村大地蓬勃兴起。“智慧农业”以其智能、精准、科学的生产方式,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合作社、种植养殖大户及普通农户尝到了科技兴农的甜头。

  ­应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掀一场“智慧”变革。2013年8月,翠松公司从小松镇定高、湖头等村流转土地1100亩,一期投资4300多万元,新建600亩高标准现代化的温控连栋大棚,3000平方米分拣包装车间,3个容量800吨蔬菜速冻冷藏库,同时建成了集生产管理、专家咨询、远程诊断、产品追溯、产品推介为一体的农业信息化技术应用管理体系。

  ­物联网改变了传统的农耕方式,是翠松公司发展智慧农业的亮点。“公司在水肥一体化总控室安装了一体化计算机和自动缓冲洗机,然后利用物联网技术控制灌溉和过滤水,调节温水、冷水使用。”派驻企业的科技特派员朱国兴介绍说,总控室不仅和办公室联网控制,还与省农科院联网,既可让农科院的农业专家们通过远程视频系统诊断农作物病虫害,也可为客户实时提供所定制的大棚蔬菜种植、施肥、除害等现场画面。

  ­近年来,建瓯市坚持以科技为引领,高起点、高标准抓好蔬菜温室大棚建设,同时搞好大棚蔬菜产业的区域布局,培养专业村、特色村,促进蔬菜产业规模化发展。目前全市蔬菜种植面积达35.2万亩,蔬菜总产量64万吨以上,年销售收入15.5亿元,蔬菜产业规模和生产水平居全省各县(市、区)之首。

  ­电子商务进农村是“智慧农业”的动力引擎。作为闽北唯一的“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建瓯于2016年启动建设总投资8.2亿元的电子商务产业园。目前,电商园已完成投资4.24亿元,建成钢构物流集配中心、快递分拨场、露天堆场、停车场等。同时,该市建立起市、乡、村三级服务、供应链等物流体系,打通农村电子商务“最后一公里”,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开辟镇、村级物流中转区135个。去年,电商线上交易达26亿元。

  ­“我们已和房道、小松、顺阳等6个乡镇、7个农村合作社达成合作,从去年9月起,已销售蔬菜2000余万元。”“侬拍拍”农产品交易平台工作人员说:“客户对基于‘互联网+’的交易模式并不陌生,但增加了拍卖功能的交易模式很新鲜,而且手机上随时都可以进行竞价进货,手指轻轻一点,省去了商家不少的时间和精力。”

  ­手指轻点,就能买到全国各地的东西,还能让自家生产的农产品卖出去,越来越多的农民“触网”生金,正在实现从传统的单一生产者向生产经营主体的转变,懂生产、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队伍不断壮大。“基地翠冠梨产量达到35万公斤,一个多月就销售一空,电商平台占据销售总量的四成份额,而且效益比往年要好。”玉山镇“惠津”翠冠梨种植示范基地负责人刘兆辉说,基地与电信部门合作,在梨园里安装6个高清摄像头,通过通信光纤设施接上互联网,坐在家里就可以24小时实时监控500亩果树生长、病虫害疫情、工人操作是否规范等情况。客户随时能通过网络看到梨园基地的实时监控录像。“惠津”翠冠梨搭上了“互联网+”快车,开始了全新的营销模式,还带动全镇种植翠冠梨3256亩,年产翠冠梨1250吨。

  ­为补齐品牌建设这个短板,建瓯市把“名牌带动”提升到智慧农业发展的战略高度,通过打响名牌,占领更多市场,提高现代农业发展效益。规范公共品牌使用,对部分农产品生产单位授权使用建瓯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标识;对建瓯农产品统一包装、统一标识,提升建瓯蔬菜品牌知名度。

  ­当前,建瓯正着手建设集生产、检测、监管、追溯于一体,覆盖40多家龙头企业的“全产业链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一场涉及农业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的改革画卷正徐徐铺开……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三明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2023年工作亮点回眸
  • 三明市再添两条省级“最美乡村‘福’路”
  • 三明市114个项目获国债资金支持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