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省新抗战老兵身份获认定 戴纪念章含泪看阅兵
“等了几十年,终于等到这一天了。”3日,在省新镇檀林村,年过耄耋的抗战老兵黄奕筍,正坐在老旧电视机前观看阅兵仪式。尽管双眼已看不清,但音乐响起时,他依然激动地抚摸着胸前的勋章,眼里噙着泪,嘴角却挂着笑。
老人为国出战获认可
3日,看着阅兵直播,黄奕筍仿佛又回到激昂奋进的青年时代,往事一幕幕浮现,他紧盯着屏幕,不时颤抖着握着妻子的手。看到老兵方队进入画面,他不由得流下了泪水。
抗战时,因为他是参加国民党,之前并不受村民理解。
“我今年94了,妻子也91岁了。”黄奕筍说,走了一辈子,终于等到了这一天。
“现在大家都认可我了,知道我是为国家出战。”黄奕筍哽咽地说,“现在我可以自豪地说,我是一名远征军。”
抗战经历深刻在记忆中
弹指一挥间,几十年时光匆匆而过,当年青春热血的男儿已然白发苍苍,可那段深刻在记忆中的经历却时常拨动着黄奕筍的心弦。
1939年,17岁的黄奕筍考入德化师范。1941年,他自愿进军营参加抗战。当时国民党宪兵正在招考,他去参加考试,被选上后参加了一年训练,被编入宪兵独立第二营第二连二排二班。
1942年,他随部队到达云南昆明,被派驻守怒江惠通桥。惠通桥一头连着抗战大后方,一头连着滇西抗战前线,是滇缅公路咽喉。
同年2月,10万中国远征军入缅甸对日作战。3日,日军进入中国境内,4日攻入龙陵城。惠通桥岌岌可危。
5日,日军伪装成难民,企图神不知鬼不觉地抢占惠通桥。此时一辆卡车横挡在桥头,本已拥挤的惠通桥更加混乱,争吵中,士兵鸣枪示警,日军却误以为行踪暴露,立即发起攻击。
“敌人太多了,炮火猛烈,我们伤亡严重,情况危急,只好炸桥切断敌军进攻。”黄奕筍说,当时在桥的一边还有三家要撤退的华侨,开着车,其中一人叫尤天祝,也是省新人,向他求助,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他阻止了正在引爆的士兵并朝他们大喊:“快开!”等华侨车子安全通过后,才引爆了炸药。
今年8月身份获认定
惠通桥一战后,黄奕筍又随驻印军打到缅甸、云南,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
1945年,回到家乡的黄奕筍和当时是教师的王凉相识相恋,并结了婚。因为有兄弟在海外,自己又参加过国民党宪兵,“文革”时,“牛鬼蛇神、黑五类”等封号找上了他,古大厝被抄了又抄。“文革”结束后,黄奕筍才重新过上了正常的生活。
今年8月,黄奕筍的身份获得市民政局认定。2日,他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
3日上午,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的他,早早地拉着妻子,坐在电视机前,等着观看阅兵直播。(记者 洪丽燕 何雪莲)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