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安 > 南安新闻 > 正文

新四军老战士戴旭民:掩护部队胜利渡江率部包围日军支队

2015-09-01 16:28 来源:南安商报 0

  戴旭民(原名戴克强,又名戴血民),1917年出生于南安码头,1922年随祖父戴金华旅居菲律宾民里拉。1938年,他回国参加抗战,经历过多场战斗,功勋显著。         

 回国参加抗战随部队北上抗日

  1934年,戴旭民加入菲律宾华侨总工会工人俱乐部,参加革命。1936年工人俱乐部并入“中华民族武装自卫会菲律宾分会”,戴旭民被推举为执委,积极宣传抗日,开展抵制日货活动。

  1937年10月,华侨总工会等进步组织和中共党员、华侨许立同志领导成立了菲律宾华侨抗日义勇队,组织爱国青年回国参加新四军。报名回国的有沈尔七、戴旭民、陈杨德、王天华等闽籍22人,余志坚、蔡建华、李俊民等粤籍6人,戴旭民任队长。他们于1938年1月18日乘船返回祖国,经两天两夜行程后到达厦门。

  到达厦门后,义勇队获悉,闽西南的红军游击队已组成新四军第二支队,准备北上抗日。于是义勇队决定移师闽西。1938年2月,众人到达龙岩地区白土镇新四军二支队驻地。为适应新的斗争环境,他们将华侨抗日义勇队改为“菲律宾华侨回国随军服务团”,由沈尔七任团长,戴旭民任副团长。不久,他们随二支队北上抗日。

  1938年5月,服务团到新四军皖南军部教导总队学习。戴旭民毕业后分配到二支队教导队任排长5个月。1939年1月,他在二支队教导队加入中国共产党。因各方面表现突出,提前1个月转为正式党员。

 参加过多场战斗与日军浴血奋战

  1939年,时任二支队四团作战参谋的戴旭民参加了苏南的江宁、当涂、溧水、高淳地区抗日游击战争,参加创建以小丹阳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与日伪军浴血奋战。

  1939年冬,新四军遇到向北发展的良机,苏北地方实力派、国民党苏鲁皖游击总指挥李明扬弄到10万发子弹,需派部队去取;时值国共合作,国民党军李明扬便找新四军帮助,二支队四团团部机关及第二营便担任护送弹药的任务。时任司令部参谋的戴旭民参加了这次重要行动,协助首长指挥部队,通过敌人几道封锁线,顺利将弹药护送到李明扬处。

  1940年7月,苏皖支队于江都县圹头镇扩编为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三纵队,戴旭民被任命为三纵队三团营长。1941年“皖南事变”使新四军蒙受重大损失,新四军重建后,三纵改编为新四军第一师第三旅。当时日寇乘机加强对苏中和苏北的进攻。戴旭民不怕牺牲勇敢战斗,曾随同旅首长在如东县掘港镇被敌人包围,情况危急,他率6名警卫人员掩护首长安全突围。

  1943年初,戴旭民任军工科长时,敌人“清乡”,形势严峻,他一面把勤杂人员组成武装班担任警戒和掩护任务,一面组织人员隐蔽生产,在两个多月的反“清乡”斗争中,保证了部队作战武器弹药需求。

  1944年12月,新四军第三旅奉命渡江南下,于1945年1月进至浙江长兴县,整编为苏浙军区第三纵队,戴旭民被任命为三纵队股长。1945年11月,又渡江北上,在苏北淮安地区整编为新四军华中野战军第八纵队,戴旭民被任命为副营长。部队渡江北上时,大队与伪军一个团遭遇,队长在战斗中负伤,戴旭民代理指挥,掩护部队胜利渡江。

  1945年12月,八纵队攻打拒降的日伪军坚固设防的江苏高邮城,戴旭民率九连作战,身先士卒,九连成为团里首先登城的连队。接着,部队挥戈北上,歼灭陇海路东段拒降的日伪军。戴旭民率部队在瓦窑包围日军一个支队,经发动政治攻势,俘获日军军官劝降,争取了这股日军全部投降。

  经过抗日战争锻炼,戴旭民已成为作战勇敢机智、组织指挥能力较强的指挥员,在解放战争中又建立了卓著的功勋,1964年被授予大校军衔;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副军职顾问;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三级自由独立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82年经中央军委批准离职休养。1988年病故,终年71岁。(记者 林梅治 何雪莲 通讯员 黄彤文)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南安3人(团队)入选省引才“百人计划”
下一条:两条免费公交接你来南安逛“农订会”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