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安 > 南安新闻 > 正文

南安官桥有个雕刻世家 坚持古法雕佛上百年

2015-07-29 10:59 来源:南安商报 0

  须发皆白的土地公、慈眉善目的观世音,威武的关帝爷……一块普通的香樟木,经过老师傅黄金球的刀削斧刻,就能成为一个个神态各异的佛雕。

  昨日,记者来到官桥镇,听他讲述家族一刀一刀刻下的佛雕品牌,以及家族将古法雕佛技艺坚持了百年历史。

    黄金球正在为佛像上漆。

     学艺 曾祖父学到师傅看家本领

  据黄金球介绍,他们家族的佛雕技艺是他曾祖父黄江师传下来的,至今已经有130多年的历史。

  黄金球说,黄江师最初只是个瓦窑工,每天做的都是苦力活。一天,他跟瓦窑厂的老板去厦门拜访一个雕佛老师傅。见识了老师傅家中一件件佛雕后,黄江师当晚就在瓦窑厂,用烧瓦片的泥土捏出一尊土地公。

  瓦窑厂老板看完后惊奇不已,觉得黄江师天生就适合做佛像,建议他去学。黄金球说,曾祖父做的第一尊土地公,被附近一个村民请回家中供奉,曾祖父因此赚了两三元,当时这些钱是他几个月的工资,可以买几百斤大米。

  之后,黄江师到厦门开始向老师傅学习。3年后,师兄弟都基本出师自立门户,但年轻的黄江师知道,给神像栽胡子和念令词,这两样才是师傅的不传之秘,学会了才能让佛像有灵气。

  于是,20岁出头的黄江师继续留在厦门,最终借两次奉茶的机会,学了这两样看家本领,随后回到官桥自立门户,创立“西山国”这个品牌。

     家风 坚持古法雕佛

  昨日,记者在官桥前进村一间石头房里看到,一排雕刻好的佛像摆在门口。

  “这是给客人‘看样’的。”黄金球说。不远处,他的父亲——82岁的老人黄秀,正手持一把刻刀,对着一尊佛像粗胚雕琢着,几分钟后,佛像的手掌清晰可见。

  据悉,雕刻只是佛雕的其中一道工序,从一块木头到佛像,有十几道工序,包括锯木头、量四方、定比例、打胚养、精雕琢、打底胶、做漆线、安金箔、漆粉彩、上光油、栽胡须等。

  黄金球说,他们家族对于佛雕的要求,就是一定要坚持古法雕佛。佛雕在选材上需要阴干5年以上的香樟木,这样雕出来的佛像才不会因潮湿或干燥开裂。古法要求,雕佛的木头锯开后,要标出木头的头尾、木头不能让女人跨过、雕刻前一定要洗手、雕刻时打喷嚏不能对着佛像、雕刻后的佛像不能放在地上……“这些近乎仪式化的要求,其实是对事业的尊重,提醒雕刻师傅,对雕刻不要马虎了事。”

  记者在黄金球的作坊里看到,除了雕刻用的20多把刻刀以及毛笔外,基本上看不到其他工具。黄金球说,他们的佛雕是纯手工制作,一尊佛像从木头到成品要花10多天的时间。

    传承 或将申请“非遗”

  一块生粉加正油漆打出来的漆块,放在一片白色的玻璃上,用木块慢慢搓成一条细细的漆线,黄金球一手拿着竹片,慢慢将漆线“画”成祥云、福纹、龙纹,成为佛像衣服上的纹饰。

  “这需要很大的耐心和定性。”黄金球说,这门手艺没有几年功夫是学不来的,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学。他父亲的8个兄弟都学佛雕,到他这辈只有他一个人在坚持了。他的儿子今年24岁,对雕佛也不感兴趣。对于手艺的传承,他很担忧。

  现在黄金球家里供奉的土地公,形象是一个白发老公公牵着一个可爱的孩童,孩童一手持着金锭一手提着钱币。黄金球说,这是他曾祖父晚年的作品,名称是“公带孙”,就是希望这门手艺能够一代代传承下去。

  “或者会申请‘非遗’吧。”黄金球说,希望能通过这种方式来保住这门手艺。(记者 陈江涛 见习记者 陈晓萍 通讯员 陈雅丽 文/图)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男子获刑半年被罚2万
下一条:南安一男子称最近卖废品赚了不少 马路中跳舞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