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联合检查排查南安泳池安全隐患
24日和25日,本网报道了市区范围内游泳场所均证件不齐的情况,引起市民和相关部门的关注。25日,市文体新局、工商局进行联合检查行动,对市区范围内的山水游泳馆、党校游泳馆、武荣游泳馆、碧桂园恒温游泳馆、泛华大酒店游泳馆、体育中心游泳馆6家经营性游泳场所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并督促经营者及时整改。
来游泳馆的人,不一定都会游泳。那么,一旦发生事故怎么办?救生圈、救生杆等器材就派上用场了。
“你们救生器材都在哪里?”检查人员问。遗憾的是,山水游泳馆购买了一套救生担架、护颈套等,但被束之高阁,落满灰尘,游泳馆工作人员此时才急忙拆封。
市民担忧泳池安全
“看到你们的报道后,我才了解到南安居然没有一家游泳场所是符合规定的。”昨日,市民小陈拨打本报新闻热线0595-26531010说,她是游泳爱好者,每到夏天,她都会在市区某游泳馆办一张卡,畅游好几个月。平时,她极少关注到游泳馆内是否张贴相关证件、救生设备是否齐全、救生员有无上岗证等情况。只是觉得有些游泳馆的救生员年龄偏大,没有统一的救生员着装,让人难以辨别身份。“无证就意味着游泳馆在相关设备、人员配置上不过关,存在安全隐患。”
“一到夏天,游泳池人流量很大,无证的场所,让我们怎么安心消费?”市民小黄说。
与小陈和小黄有相同担忧的市民不在少数。连日来,本报接到不少市民的反馈,他们普遍对游泳的安全、卫生状况表示担忧。同时,他们也希望部门能加强监管力度,督促游泳馆经营者规范管理。“希望部门能多检查,给泳池管理者压力。泳池管理者也应做好各项安全措施,保障消费者安全。”小黄说。
有游泳馆买救生器材不用
昨日8时许,检查组首先来到位于市区普莲路的山水游泳馆。刚踏进游泳馆,浅水区中央矗立着的一座儿童冲浪滑梯,格外显眼。
“池水本身较浅,在泳池里安装戏水设备,如果小孩用力过猛滑下来,很容易受伤。”市文体新局检查人员说,根据《游泳场所国家标准》规定,儿童游泳池不得配置戏水设备,“这个必须马上拆除”。
同样,在市区党校游泳馆、武荣游泳馆、碧桂园恒温游泳馆,均发现儿童游泳池配备有戏水设备,检查人员一一要求泳池经营者近期必须拆除。
在检查过程中,检查人员还发现游泳馆普遍存在安全标志不明显、深浅水区标志不明显等情况。“我们对深浅水区安装了浮球区分。”山水游泳馆老板陈先生指着挂在栏杆上的浮球解释说,因未到营业时间,所以才未将浮球放置在水中。
其余几家游泳馆中,深浅水区均未设置明显标志区分。“根据规定,池面应有明显的水深度、深浅水区警示标志。”检查人员要求,这些场所要做好整改工作。
除了警示标志外,救生器材、急救用品等硬件上,游泳馆也要下一番工夫。《福建省公共游泳场所管理办法》规定:游泳场所在醒目位置要悬挂社会体育指导员(游泳)、游泳救生员的姓名、照片、职业资格证书编号等信息,检查发现,大部分游泳馆均无张贴。
救生员配备普遍不足
在此前报道中,本报多次提到游泳馆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许可证未能办理下来的关键因素,在于游泳馆的救生员和社会体育指导员不足。
此次检查确实发现,大多数游泳馆都按规定配备了救生员,但人员不足仍旧凸显。以市区体育中心游泳馆为例,它的泳池面积为1000平方米左右,须配备的上岗救生员应为6名。“我们游泳馆现有救生员10名,有上岗证的4名。”体育中心游泳馆负责人周先生表示。其他几家游泳馆也存在相同问题。
“4名上岗救生员绝对不够,还要增加。”检查人员表示。周先生回应,7月份将有数名持有上岗证的救生员来应聘,届时人数就够了。
市文体新局工作人员提醒游泳馆经营者,每年泉州都会举行救生员考试,文体新局会将相关考试信息下发给各乡镇,经营者需要及时关注。
“这一次联合检查行动的目的,在于及时发现游泳场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并督促经营者及时整改,符合相关要求后,就可申请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许可证。”市文体新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记者 庄晓丽 朱晨辉 实习生 洪仰骐 文/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