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水头曾岭村筹集600多万拓宽进村公路
“要致富先修路。”这是水头曾岭村村民的共同愿望,但对这个村财零收入的水头偏远乡村来说,动辄几百万元的修路款无疑是最大的“拦路虎”。
拓宽后,道路宽度增加了一倍。
去年,曾岭村上下一心,通过村民集资、乡贤捐资筹集了600多万元,终于把进村的4.5公里盘山公路拓宽到了8米,并硬化村内主干道。现在,曾岭村正在新建一条长3公里、宽4米的水泥路,方便枫林自然村村民进出。
【路窄弯曲】制约乡村发展村民收入
昨日上午,记者从水头镇区驱车前往曾岭村,过了星辉村后,水泥路就出现一半新一半旧的情况,一直蜿蜒盘山4.5公里,才到曾岭村。
据介绍,4米宽的旧路从1997年开始修建,直到2002年才完工。村支书李拥政告诉记者,10多年前的道路硬化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村民的进出难,但盘山公路狭窄,大型货车上不来,村民种植的农作物就卖不出去,村民收入增长依然受到制约。
据李拥政介绍,村里原本有20来户的村民种植食用菌,还成立了合作社。但交通成本让他们纷纷退出种植,现在只有四五家还有少量种植。
旧水泥路经过多年使用,出现了很多破损的情况,在一些盘山弯道上,道路狭窄也存在很大安全隐患。据了解,曾岭村海拔380米,盘山公路坡度有的达到10度。村民李形势说,前年,一个晋江朋友来串门,开车上山倒没觉得什么,回程时看到这么陡这么窄的盘山路,就不敢开回去了,最后只能由他帮忙将车开到山下。
交通不便,让很多人都选择外出发展,原本全村人口2800多人,现在只有500多人留在村里。
【一年时间】筹集600多万元修路资金
昨日,记者沿着拓宽后的曾岭村盘山公路行驶看到,原本破旧的路面被修补一新,还加宽了一倍路面。一些急转弯处路面的宽度达到10多米,弧度也经过修整,驾驶人的视线变得更加开阔。
“很感谢村民和乡贤的大力支持。”李拥政说。2013年年底,村里开始筹备修路事宜。听说村里要修路,在深圳做房地产的乡贤吕敦扯和吕文伟分别捐出60万元和40万元,作为工程启动资金。
之后,越来越多村民加入捐资行列。让李拥政记尤为感动的是,嫁到外村的李秋香和李拾花也分别捐了10万元。
令村民们意想不到的是,听说曾岭村要修路,很多和村里有来往的外村朋友也加入捐资队伍。捐资芳名录中,300多人有一成是外村人。
一年下来,曾岭村共筹集600多万元的修路资金。
这次修路历时两个月左右,除了拓宽进村公路4.5公里外,还对曾岭村曾山自然村和岭头自然村的5公里多村道进行硬化。现在,曾岭村正在修一条3公里长、4米宽的水泥路,通往枫林自然村,方便村民出入。
【通畅道路】打造生态观光旅游农业
记者在曾岭村看到,村道旁出现了不少新的小洋楼,还有不少村民正在建新房。村民告诉记者,以前交通不方便,在村里盖新房,大家都觉得没意义。现在道路宽了,回家方便了,自然想回到家乡建设。
曾岭村没任何企业或者工厂,村里以种植业为主。现在,他们准备往生态观光旅游农业方向发展。
李拥政说,村里有一个300亩的油茶基地,现在已开始收成,再也不用担心油茶卖不出去了,因为大型货车可以方便地进出。下一步,村里打算整合一两百亩土地,建成大棚吸引投资,增加农民收入。
此外,村里原本零星种植的菊花和油菜花,也将被整合起来,大面积种植,供游人观赏,菊花还可以做菊花茶,油菜籽可榨菜籽油,做成土特产。
李拥政说,道路通了,村里的特产可以走出去,外面的人可以走进来,“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现在,打造生态观光旅游农业将不再只是梦”。(记者 陈江涛 通讯员 雷少辉 文/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