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床7年 南安康美小伙期盼再次站起来(图)
“生命是可贵的,应该珍惜,只要好好活着,奇迹就会发生。”
卧床七年,他却从未抱怨过,身体无法动弹,就靠嘴唇触碰屏幕上网,了解外面的世界。近日,家住康美梅元村的苏祥达迎来一个好消息,通过做手术,25岁的自己有可能重新站起来。
苏祥达用嘴含着笔在本子上写字。
苏祥达进行肢体锻炼。
每天坚持运动3小时 生活由哥嫂照顾
昨日,记者来到苏祥达家中,这是一幢没有装修的两层楼房。苏祥达躺在床上,床边垂着的几条红色带子特别显眼,床前有一块圆柱体石头,床头上有一个水壶跟一把挠痒的工具,床顶上挂着一台电脑。
“生命在于运动,躺久了会长褥疮,每天坚持运动3小时。”谈话中,苏祥达用手扯着带子,上身来回挪动着。
“很感谢哥哥嫂嫂的照顾。”7年前,因患强直性脊柱炎,苏祥达便卧床不起,生活基本由父母照顾。2012年、2014年,父母相继离世,苏祥达便由两个哥哥及嫂子轮流照顾。
“妈妈在世时,每晚都会陪我聊天,跟我讲讲话。”谈起母亲,苏祥达不由流下眼泪。去年10月,母亲在打小工时遇难,对他影响很大,但他说:“为了母亲,我要坚强地活着。”
“我不能走到外面的世界去,你们能来我很开心。”苏祥达说,有人来看望,陪他聊聊天,对他来说就是最开心的事。
正聊着,他的手机有人发信息过来。只见,他左手拿起手机,嘴唇在屏幕上熟练地移动起来,一会就回了一条信息。他还向记者展示了一下绝活,躺在床上,左手拿着本子,嘴里咬着笔,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用嘴唇打字开导他人 一心想成为志愿者
小时候,苏祥达和所有的小孩一样,拥有快乐的童年,可以奔跑、可以打乒乓球。
然而,10岁那年,命运跟他开了个玩笑,他的双脚膝盖和髋关节开始不时疼痛。因家境不是很好,没有到医院做彻底检查治疗,只靠一些“偏方”来控制疼痛。18岁那年,他被查出罹患强直性脊柱炎,病情也不断恶化,卧床不起。2年后,苏祥达下半身彻底瘫痪,无法动弹。
“我热爱生命,我不能退缩。”病痛的折磨并没有让苏祥达倒下,反而越发坚强。
“虽然躺在床上不能动,但不能与外界隔离。”苏祥达每天坚持上网关注时事、学习针灸等医学知识。凭着还能动的手、嘴巴,他玩起了微博、微信、QQ,现在他的微信有100多位好友。
苏祥达很感谢帮助过他的人,也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志愿者,帮助他人。每天,他通过聊天工具与人交流,碰到有人遇到问题,就努力开导他们。
前不久,他微信中的一位好友因为离异,心情低落,他就主动与对方联系。“主要是以自己的经历鼓励、开导她,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苏祥达说,后来,这位女士还来看望他。
也有不少个夜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他自己也会出现迷惘、萎靡的情绪,对未来失去信心。“一旦出现这种状况,我就会想想一路陪伴下来的父母、兄弟、朋友,然后告诉自己不能放弃。”苏祥达说,他坚持每天微笑面对生活,“笑能招福”。
有望再次站起来 但需30万元医疗费
一次偶然的机会,苏祥达认识了一名慈济志工,引燃了生活的新希望。
去年2月,在慈济志工的帮助下,他被送往厦门第五医院做彻底检查。“如果能够让我再站起来,那时候,人生才真正充满阳光。”苏祥达说。
“他在病床上都还想着帮助别人,很坚强,很不容易。”厦门第五医院肾病风湿免疫科主任林鹰对苏祥达印象深刻。
苏祥达的病情得到了厦门第五医院的关注,院方专家联合北京方面的骨科专家对苏祥达进行了远程会诊后,确认苏祥达患有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膝关节等都已经强直,没办法活动。
“病情已经非常严重,但他一直坚持做一些康复运动,如果有效治疗,还是有机会站起来的。”林鹰说,远程会诊后,专家们也作出了治疗方案,为苏祥达的髋关节和膝关节换上人工关节,以后他有可能借助拐杖再次站起来,但费用要二三十万元。
“若家属方面同意且筹集足够的治疗费,医院方面会尽快为他联系专家进行手术。”林鹰说,目前,苏祥达的当务之急是做好锻炼,减少肌肉萎缩。
如果你想奉献一份爱心,帮助这个坚强的小伙子,可拨打本报热线0595-26531010或拨打苏祥达手机15059891273。(记者 洪丽燕 傅梅香 朱晨辉 文/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