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去年实施90个扶贫项目助8个村发展 村民腰包鼓了
2014年,晋江市确定了8个扶贫开发重点村,共落实帮扶资金1500万元,实施帮扶项目90个,通过“项目带动、资金扶持”等造血式扶贫,有效带动村庄发展。
近日,记者走进2个扶贫村——向阳乡郭田村、篷华镇大演村,感受它们的变化。
通往郭田村的道路正在进行硬化。
郭田村 成立合作社打造特色产业
没资源、没产业,很多群众都外出打工,留下来的就守着薄地度日……这些就是郭田村原先的状况。
然而,在去年被列入南安市级重点扶贫开发村之后,如今的郭田村正悄然发生变化。
“现在村主干道硬化拓宽,年底就好了,1.2公里的灌溉水渠也修好了。大家现在就想着,不能再按以往耕作方式种地了,我们也需要产业。”郭田村村支书姚金枪说,村里成立农业合作社,积极利用村里的荒地,打通产-供-销渠道,大力发展家禽养殖、农作物种植。
在郭田村村委会广场前,一个写有“300亩红心地瓜示范基地”的牌子很醒目。
“村里种的红心地瓜特别甜,是我们村的一大特色。”姚金枪说,他们将荒田利用起来,打造红心地瓜绿色产业,通过合作社平台进行宣传。
“以前种植不到10亩,现在将家里的荒地都利用了,种了30多亩。”44岁村民姚自发说,新鲜的地瓜每斤1.3元左右,商家还主动上门收购,剩余的就制成地瓜干,由合作社收购,统一包装出售。“一年下来,收入能增加两三万元。”
此外,郭田村还引进历山家庭农场、三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两家大学生创业公司,带动全村农牧产业发展。
“这几年,向阳积极支持大学生回乡创业,帮助解决资金短缺难题。”从集美大学毕业两年的姚春侨说,有了政府的扶持,去年年底他辞去工作,回来办了野猪养殖场。“现在,场里的猪都被预订空了。”对于未来,姚春侨希望通过电商渠道销售野猪肉,同时扩大养殖规模、发展野猪特色餐饮和农业观光,带动村民致富。
大演村 人均纯收入一年增加五成
大演村位于蓬华镇西北隅,人口2065人。因地处偏僻山区,经济基础较差,村集体经济薄弱,2013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仅8075元。
2014年,大演村列入了泉州市级扶贫开发重点村,确定了10个帮扶项目。
“目前已完成3个项目,包括老年人活动场所建设、大演小学危险坡段整治和村级平安视频建设。”大演村村委会主任洪金全说,其他7个项目如进村道路拓宽、油柿种植加工产业等也都进展顺利。
让村民直接感到变化的是,村里基础设施完善了、路好走了、钱包鼓起来了。
“以前从镇区通往大演村只有一条3米宽、8公里长的单车道。”村民洪清平说,这条路又窄又陡、弯道又多、路面破损、易发生坍塌,沿路还没路灯,出行很不方便。
“现在进村公路前期拓宽工程已基本完工。”洪清平说,原本狭窄的小路如今都能两车并行了。
此外,村里还依托豪实柿子专业合作社,投入帮扶资金15万元,扩大合作社规模,社员从10名发展至20多名。
“以前外面的人来收购,每斤只能卖1.2元。”洪金全说,如今合作社集中管理全村300亩柿园,统一施肥、锄草、采摘、加工,采用统一包装、统一销售,每斤能卖到1.8元以上。仅此一项,每亩就为村民增收3000多元。
在一系列项目的带动下,去年大演村村民人均纯收入达12435元。(记者 唐莉洪 林航 李想 实习生 苏含雪 黄俊涛 文/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