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宪第成了石狮的 南安网友发微博求纠正
在泉州市博物馆外的文化长廊上,有市民看到南安石井中宪第被“张冠李戴”,写成了“石狮中宪第”,这个要找谁纠正?近日,网友“@伍芦娃”的一条微博引起网友围观。
昨日,记者来到了泉州市博物馆外。长达300多米的文化长廊,总共展示了90多张泉州特色文化宣传图片,包括古民居建筑、木偶戏、少林寺等。这些图片有的已泛黄,有的已损坏。
记者看到,中宪第图片位于长廊末端,上面确实写着“石狮中宪第”。
“中宪第很有闽南特色,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市民小林很早就想去石井中宪第一睹风采,这次博物馆误把“石井”写成“石狮”,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不仅关乎南安大事,还可能会误导游客正确认识中宪第。“把错误的名称长期贴在文化长廊,也说明博物馆对宣传内容把关不严,对文化知识不够重视。”
泉州市民黄会元是文物爱好者,傍晚经常到文化长廊看看,对长廊内宣传图片如数家珍。“文化长廊展现泉州文化,也是泉州市民的精神食粮。”黄会元希望博物馆尽快将错误内容撤下,不要误导市民。
负责文化长廊的泉州市南建筑博物馆筹建办公室王主任表示,他们将尽快核实,图片名称如果写错,将尽快撤下,换上新的宣传图片。
据悉,中宪第位于南安石井镇石井社区,又名“九十九间”(实际为112间),总面积7780平方米,白石红砖围墙,主体建筑为五进宫殿,附设书院、演武厅、梳妆楼及花园,整体结构保存完整。
清朝雍正年间,石井海商郑运锦建船队于台湾开设“勃兴行”,发迹后用银两买到“中宪大夫”官衔,随后到台湾采购优秀杉木运回石井兴建家宅。此后,郑运锦的长子郑汝成由贡监生授州司马加五级并诰封中宪大夫,他的家宅进行扩建,变成一座规模宏大的建筑群,荫及三代,故称“中宪第”。
南安市文管办主任杨小川说,中宪第2012年就获批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它本身的建造过程就与台湾有着密切联系,如今更成为促进海峡两岸文化、情感交流的重要载体。(记者 杨玉蕊 何雪莲 文/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