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市环保局梳理出环保审批项目“负面清单”
闽南网9月17日讯 近日,南安市环保局梳理出环保审批项目“负面清单”,向社会公开环保审批项目的准入规则。内容涉及水、气、声、生态环境、高风险高耗能级高污染产业、石材项目等7大项,涉及清单内容的项目将被限制或禁止。对于一向是南安产业支柱的石材行业来说,将受到“负面清单”最直接的影响,倒逼整个行业向低污染、低耗能的产业高端发展。
加工集中区外
不再批准石材加工
此次南安环保局的“负面清单”,对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进行了严格的控制。高风险高耗能级高污染产业限制方面,南安全市不再审批新建使用含苯胶水制鞋、制革、造纸、电镀、漂染等重污染项目;不得批准新建皮革加工项目。
石材项目方面,除水头、石井、官桥沿海三镇石材加工集中区以外地区,不再审批石材加工项目;淘汰单机锯片3片(大片)以上(含)、锯机在2台(含)以下的建筑饰面石材加工企业。禁止在沿东西溪流域、沿国道、省道、高速公路、铁路、水库一重山可视范围内开山采石。对未能实施清洁生产的新、改、扩建项目,环保部门不予验收、核发排污许可证。同时,新、改、扩建石材项目需符合南安市沿海三镇石材行业准入条件相关要求。
其实,这已经不是南安首次对石材产业“下狠手”。作为南安的支柱产业之一,石材业在南安发展20多年,如今产量占到全国的一半以上,产值近300亿元。随着产能的扩大,南安开始提出石材产业“全封闭、大循环、再利用”的绿色环保发展之路,着手治理无序发展的石材产业。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3年多时间,南安前后封闭617家污染型“三无”石材企业及染板厂,并在规模企业内推行粉尘、碎石再操纵手艺。到今年上半年,南安本地的粉尘、碎石收受接管操纵率超过80%。
重拳整治低能耗
倒逼产业高端化
“负面清单”只是再次显示了南安重拳治理落后产业的决心,据不完全统计,几年来南安仅关停污染型石材企业就削减40亿元的产业产值。而这也倒逼石材行业向产业链更高端的环节发展。
“去年以来,我们淘汰了低端石材35%的产能,集中精力做高端石材,网罗了全球四百多种稀有石材资源,带到南安加工。”东星石材总经理蔡小楷说,由于高端石材价格贵、附加值高,上半年,尽管低端石材产值大幅下降,但公司的总产值上升了25%。
不仅是东星石材,从2012年底南安出台《促进石材业“二次创业”的实施意见》,从融资支持、财税优惠等入手,鼓励当地石材企业向高端石材制造加工业进军后,一批石材龙头企业开始向高附加值的创意石材和奢侈品石材进军,发力低碳、高端石材领域,引领南安石材业升级。随之而来的是涌现出一批诸如英良“五号仓库”、康利“创意装饰石尚秀”、东升“玉祥天下馆”、东星“珍品奢石馆”等高端创意石材品牌。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南安石材业规模以上企业产值约152亿元,同比增长7.6%。值得一提的是,来自高端石材业的占比达30%,比三年前增长了近4倍。
“只要我们留住石材企业的总部,将附加值较高的设计、研发、贸易、结算等‘微笑曲线’两端留在南安,就可以持续做大产业增量。”南安市委书记黄南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高端石材和总部经济崛起,将推动了石材业转型升级,并催生出新的现代服务业。(海都记者 陈东升)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