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丰州桃源村上报一批非遗项目 八旬婆婆跳踢球舞
2014-08-30 08:10 来源:闽南网
1
南安有一群爱民俗舞蹈婆婆,最年长有80岁高龄,有的甚至做太祖母了
跳鼓舞表演中,演员们分别扮成鲁智深、孙二娘等人物
闽南网8月30日讯 在南安丰州桃源村,有一群爱民俗舞蹈的婆婆,最年长的有80岁高龄,有的甚至已经做太祖母了。最近,村里的老人会,在她们的带动下,正期盼着将踢球舞、跳鼓舞,以及桃源傅氏元宵灯会、攻炮城等申请南安市级和泉州市级非遗项目。
昨天上午,十几位爱跳舞的婆婆,顶着烈日,跳起舞来,她们正为申报非遗项目拍照片而跳。不论是踢球舞,还是跳鼓舞,都需要舞者踱碎步、耸肩、半蹲和小幅度跳跃等动作。老太太们集体做起这些动作来,依然自如,可见有几分功底。
泉州踢球舞源自2000多年前的“蹴鞠”,这一体育运动,通过音乐与舞蹈的结合后,艺术化为一种宫廷民间都喜爱的舞蹈。唐宋期间,踢球舞随中原仕民南迁而传入泉州。丰州桃源村老人会会长傅炳煌还记得,小时候村里公认老村长的父亲是全村踢球舞的高手。“老人家将粪肥挑到田中,粪勺正好形似持球者的工具。边浇肥边练习持球的动作,甚至把粪勺都弄坏了。”傅炳煌笑言,老人痴迷踢球舞的趣闻成了当地人尽皆知的故事。
跳鼓舞则来源于水浒故事,讲述的是梁山好汉得知卢俊义将被处决,便化装成卖艺跳鼓的人物混入大名府救人的故事。
1998年以后,村里的老人会希望将踢球舞民俗活动恢复起来,一番努力号召后,现在桃源村不仅能上演“婆婆版”,也吸引来村里的20来岁的姑娘训练和表演“青春版”舞蹈。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