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安 > 南安新闻 > 正文

南安溪美一村民下田干活疑中暑引发脑溢血身亡

2014-07-17 09:32 来源:南安商报 0

  昨日,市气象台发布今年第五个高温橙色预警信号,中暑警报同时响起。“热、热、热”也成了市民当下谈论的热点话题。昨日,溪美街道彭美社区居民拨打新闻热线0595-26531010反映,彭美社区仕坂村一村民下田干活后死亡,疑因中暑致死。

长时间烈日下劳作彭美一村民疑被“热死”

  近段时间正值夏收繁忙时节,很多村民不得不顶着烈日下地干活。

  近日,在溪美街道彭美社区仕坂村,村民们对该村林某清的死亡,议论纷纷。“听说被热死了,真可怜。”一名林姓村民告诉记者,最近一段时间这么热,下田劳作需要非常注意防暑降温。

  被热死?真的吗?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彭美社区仕坂村,联系到了死者亲属林阿姨。林阿姨告诉记者,林某清,今年51岁,平时做涂料工。上周五(11日)下午1时许,林某清和家人去自家田地割麦子,一直劳作到晚上7时许。天渐渐黑了,林某清转身告诉妻子,自己头突然非常痛。妻子起初不以为意,便吩咐他到阴凉处休息。

  “好点了吗?”“好多了。”

  正当一家人准备收拾农具回家时,林某清却在起身一半时,突然栽倒了。家属急忙拨打120求助,但最终仍是无力回天。

  “当时,他整个脸都黑了。”林阿姨告诉记者,林某清平时身强体壮,没有什么问题。事发后,很多村民都怀疑是天气太热了,中暑导致死亡。

  “初步诊断是因为脑溢血死亡的,但中暑是诱因。”市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刘祯定告诉记者。

草药茶芭蕉叶冰块防暑降温“三法宝”

  那么,人在什么情况下会中暑?热到何种条件下会引起死亡?中暑后,哪些方法能迅速降温?就此,记者咨询了刘祯定医师。

  刘医生介绍,中暑一般是指在高温环境或暑天烈日下工作,尤其是当温度过高、通风不畅及机体使用能力低下时,引起的体温调节功能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中枢神经受损等一系列症状。“简单说就是日照强烈,人体排汗困难,易发生脱水或中暑。”

  刘医生告诉记者,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中暑的症状为头昏、头痛、口渴、胸闷、大汗、全身无力等,达到重症中暑时会出现面色潮红、烦躁、无汗、意识丧失等,甚至死亡”。

  发现中暑后,市民们应如何做呢?“立即转移至阴凉通风处安静休息,补充清凉含盐饮料或头部放冰袋降温。”刘医生说,在农村可以摘一片芭蕉叶,先浸在古井水或山泉水中,然后让中暑者躺在芭蕉叶上。严重者应迅速就医。

  刘医生建议,夏日外出工作时,应做好全身武装,一顶通气的草帽、外套、水等都是必备的。“平时,可在家里准备一大锅的草药茶,如鱼腥草、无根草、香薷草等,加上祛湿解暑的六一散或是蜂蜜等,外出时带上一壶,既解暑又解渴。”刘医生说,另外应该在家备些冰块,中暑时用其敷擦头部、腋窝、腹股沟并用电风扇吹。

  日常饮食上,刘医生建议,可多食豆浆、绿豆汤、稀饭等易消化食物,少食炒、煎、炸、饼干、羊肉、狗肉等热性食品。(记者 庄晓丽 林梅治)

 

推荐阅读:

  户外工作防暑措施 夏季中暑应该如何急救?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户外工作防暑措施 夏季中暑应该如何急救?
下一条:南安7月启动全城“烧烤模式”“威马逊”或带来清凉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