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乡间小路上的“移动窗口”
“你们来啦,快进屋坐!”南安市水头镇龙风村的小巷里,贺兰艳快步向前,紧紧握着南安市残联工作人员的手。晨光刚爬上墙头,这支由南安市残联、卫健、法院等部门组成的“流动办证队”,就已经背着文件袋、提着检查箱站在了贺兰艳的家门口。
房间里,贺兰艳的丈夫洪先生慢慢撑着床头坐起。“他从小患小儿麻痹症,去年一场病后,眼睛看不见了,左半边身子也动不了。”贺兰艳一边说,一边将一沓病历递到医生手中。
“试着握下我的手。”南安市中医院医生蔡忠雄俯下身,指尖轻触洪先生的右手,又仔细翻看CT片。“之前是脑出血吗?有没有做过康复治疗?”一系列的问诊、查体、核对病史后,他在申请表上写下“符合偏瘫二级功能重度障碍”等评定结果。
房门外,南安市残联工作人员李腾在填写表格。“这个二级残疾能享受医疗救助,明年城乡居民医保缴费也能减免,申请后你们每月还有护理补贴。”李腾仔细地把一条条政策说给贺兰艳听,“我们还给洪先生买了意外险,后续有什么问题,随时找我们。”
“谢谢,真是太谢谢了。”贺兰艳的眼眶红了。她说,自己要照顾丈夫、上班,还要管两个上学的孩子,想带丈夫去几十公里外的市区办理残疾人证,一直没能成行。
“洪大哥有身份证吗?”李腾问。贺兰艳一拍大腿:“哎呀,两年前丢了还没补!”工作人员随即掏出手机拨通了派出所电话:“您好,龙风村有位行动不便的群众要补办身份证,麻烦安排上门服务……”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每个月第三周的星期三,是南安市开展下乡入户办理残疾人证的日子。每到这一天,南安市残联便组织工作人员走村入户,为重度肢体残疾、重度精神残疾的群众进行评残办证。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畅通社会流动渠道,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自2019年起,这样的入户办证在南安不曾间断。915本残疾人证,带着温度送进了有需要的家庭。”南安市残联理事长陈海涛表示,从龙风村到劳光村,从新营村到邦吟村,他们的身影穿梭在一个个院落,证件办好后,通过快递送上门。“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实现‘人找政策’与‘政策找人’精准对接,让特殊群体在共富路上不掉队。”(见习记者 肖蔚男 通讯员 黄钊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