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人的故乡与远方 从没像今天这么近
朝阳升起,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洒在车站上,形成一片片金黄色的光斑。车站工作人员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手里拿着各种工具,忙碌地检查着设施,确保一切都能正常运行。
候车室内也开始热闹了起来,乘客们有的背着沉重的行李,有的牵着孩子,有的则是独自一人,静静地等待班车的到来。
这是南安客运中心汽车站清晨的场景。实际上,这几年来,南安人的出行方式悄然发生变化:2010年4月28日,位于泉州丰泽与南安丰州交界处的泉州动车站投用;2016年12月22日,南安客运中心汽车站正式投用;2021年1月5日,陪伴南安人40多年的南安汽车站完成使命,结束运营;2022年12月30日,“和谐号”T8010次列车抵达南安北站,南安正式进入“动车时代”。
转型升级
南安客运中心汽车站投用
时针拨回到2016年12月22日,随着南安客运中心汽车站第一辆班车缓缓驶出站台,标志着新建成的南安客运中心汽车站正式投入使用。省际、市际的十几条客运线路移至客运中心汽车站发车。
走进南安客运中心汽车站,迎面能看到售票窗口和摆放整齐的服务告示牌,候车大厅的大屏幕上,各班次的首末班车发车时间、发车间隔时间正在不停地滚动播放。
“这个车站宽敞明亮,卫生环境干净整洁、内部设施现代化,让我们乘车更加舒心、出行也更方便。”乘客郑女士说。
据了解,南安客运中心汽车站位于溪美街道崎峰社区,于2012年3月开工建设,占地面积61.28亩,规划总建筑面积34473平方米,其中,主站楼建筑面积19012平方米,2500多平方米的候车室大大优化了旅客的乘车环境。
车站的投用,为市民提供了便捷的出行方式的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商业发展,餐厅、健身、超市、旅馆等业态相继崛起,越来越多的公交线路开始向南安客运中心汽车站集中。
然而,近年来,随着高铁、动车、私家车、顺风车等出行方式的出现,选择乘坐客车的人越来越少,公路客运市场也因此不断萎缩,成了一棵“老树”。要让客运市场这棵“老树”身上冒出“新芽”,南安客运中心汽车站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我们也在积极优化运营方式,实行客运‘公交化’,用更优惠的价格、更优质的服务来留住旅客。”福建省泉运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南安分公司党支部书记、经理叶超阳告诉记者,如今的南安客运中心汽车站到泉州动车站、水头、石井、洪濑、梅山、眉山、英都等地都实行“公交化”改造,市民出行可以搭乘公交车了。此外,公司还积极响应国家节能降耗号召,购置了一批批新能源纯电动客车投放在客运班线,为群众提供“绿色出行”服务。
“我们还推出了旅游、研学等包车服务。”南安客运中心汽车站站长吴少青说。
完成使命
南安汽车站告别历史舞台
南安客运中心汽车站的投用,也加速了南安汽车站完成使命的进程。2021年1月4日,随着最后一班客车驶出,位于市区成功街的南安汽车站在夜幕中站完了最后一班岗,宣告结束它40多年的汽车旅客运输使命。
“南安汽车站建于1978年12月,当时叫‘南安运输站’。”拿出珍藏的《泉州交通运输志》,南安市交通运输事业发展中心运政股股长黄剑彬一边翻页,一边向记者介绍,“1993年2月,汽车站与原泉州公司南安车队合并组建泉州市汽车运输总公司南安分公司,改称泉州市汽车运输总公司南安汽车站”。
这个陪伴了南安一代人青春的汽车站,在见证城市的发展的同时,更是见证了人们的别离和团聚:或是第一次离开南安到外地求学,或是第一次作别家乡外出打拼,或是在车站牵手挚爱……
在这里,一趟趟班车从站口开进开出,载着一车又一车乘客的期许驶远方,又载着他们对家乡的牵挂重返故土。人来了又去,只要下车、抬头,“南安汽车站”的招牌仿若是一声熟悉的问候——“欢迎回来”。
“以前无论是去做生意、求学还是探亲,人们都要来这里坐车,这是‘必经之路’。”市民吴先生告诉记者,车站最繁忙的时期是在动车开通之前,那时候,车站里几乎每天都是人山人海,男女老少背着大包小包,排着长长的队伍等待上车。
“现在经过汽车站,此前搭车求学、回家往事还历历在目,当时稍慢一步,最快也仅能搭上第二辆车。从队末排到队头、再到出发,总感觉队伍还是那么长。”溪美女孩小郭一谈起汽车站,心中满是回忆和不舍。
经常乘坐长途汽车的王先生是土生土长的溪美人,从小便习惯到南安汽车站乘车出行,在他的记忆里,到南安汽车站乘长途汽车曾是“老溪美人”最重要的出行方式之一。“那时候,我们从南安出发去福州都得来这里坐车,路程要两个多小时。”
南安汽车站曾是南安最大的客运场站,多年来,为市民出行带来许多便利,也成为南安一个地标性建筑。“1990年,我到汽车站工作,见证了汽车站从几十辆车,发展到峰值时200多辆车,再到结束时只剩70多辆车,这段过程就像过山车。”时任南安汽车站值班副站长、现任南安市客运中心站副站长的黄世章说。
2010年车站迎来客流最高峰。据《泉州交通运输志》记载,那一年,南安汽车站营运客班线40条,年发客运班次29.2万班,年发送旅客160.2万人次,有员工41人。
“当时的线路比较多,每到节假日,总要增加班次,发车的班次也较为密集,5分钟、10分钟就要发1个班次,候车厅都站满了人。”南安汽车站原站长曾瑞芬回忆,随着出行方式的多样化,尤其是受到高铁动车、网约车、私家车的冲击,以及短途班线“公交化”的影响,南安汽车站客流量逐年下滑,2021年,车站一天的运转量仅2000人次左右。
如今,再走进这座承载着众多记忆的车站,已是一番空荡荡的景象……
出行提速
南安进入“动车时代”
2022年对南安来说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距泉州动车站投用13年后,兴泉铁路南安北站正式投用,自此,南安境内共有2个动车站。“动车时代”的到来,不仅让南安本地人喜出望外,更让不少在南务工人员感受到了便利和幸福。
如今,距离南安北站正式亮相已过去10个月。回忆起刚到北站时的情景,负责开通筹备工作的南安北站站长甘小飞仍心潮澎湃。
时间回溯到2022年12月30日上午8时35分,在众人的翘首以盼中,“和谐号”T8010次列车抵达南安北站。随着这位特殊“客人”在南安北站的正式亮相,兴泉铁路实现全线贯通运营。
据了解,兴泉铁路自2017年4月起开工建设,起自京九铁路兴国站,经江西省赣州市,福建省三明市、泉州市,终至福厦铁路泉州站,全长464公里,设计时速160公里,为国家I级单线电气化铁路。其中,清流至泉州段长290公里,共设20座车站,南安北站就是其中之一。
甘小飞说,目前,途经南安北站的有南昌至泉州旅客列车2对、赣州至泉州旅客列车1对,所有车次票价均可在中国铁路12306网站查询到。
一听说动车开到了“家门口”,村民黄先生迫不及待买了张车票体验一把。“从泉州到南安就10来分钟,又快又稳,现在有了这个动车站,南安人出行更加便利了,也有利于促进我们西埔村乡村振兴发展。”
“兴泉铁路的全线通车,大大方便了我们返乡探亲。”长期在泉州工作的江西人何先生说,目前,仅在泉州经商就业的江西人,总人数超过60万,他们中不少人来自兴泉铁路的另一端——江西赣州一带。特别是随着兴泉铁路的开通,赣州、吉安等江西各地的货物,可以近距离通过铁路直抵福建,再通过厦门港、泉州港出口。
记者了解到,兴泉铁路整条线路还是旅游观光的佳选。泉州清源山、德化陶瓷博物馆、中国香都永春、大田象山避暑养生度假区、宁化红军长征纪念馆等,兴泉铁路沿途生态景区、红色景点、美食资源丰富。
11月1日,记者来到位于省新西埔村的南安北站,“南安北站”四个红色大字映入眼帘,从空中俯瞰,整座站房气势恢宏,独具特色的“燕尾脊”,让人感受到浓厚的闽南气息。据了解,南安北站按2台5线布置,可容纳客流量800人。
除客运功能外,南安北站的货运功能对于南安的产业发展也有重要意义。甘小飞告诉记者,通过南安北站运输出去的石材、陶瓷等南安资源,量还是很大的。
“对南安发展而言,兴泉铁路的全线贯通运营,打造了更便捷安畅的交通格局,不仅让市民出行条件得到改善,而且有利于拉动旅游业发展,吸引人才回流,同时带动人文交流升温,促进南安县域各镇村协同发展。”在南安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邱民楷看来,兴泉铁路是一条“振兴路”,也是一条“致富路”。
邱民楷表示,兴泉铁路是东南沿海连接中西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其开通增强了南安向赣南、闽西南等地区的辐射能力,促进赣闽两省沿线地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商流实现顺畅流通循环,对于实现南安经济发展再次飞跃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影响。“作为一条客货两用铁路,兴泉铁路的开通有助于促进南安现代交通物流体系加速完善,加速城际能量互通,持续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往纵深发展,实现服务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超越。”(海丝商报记者 王丽清 黄奕群 通讯员 吴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