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储备粮南安直属库拆旧建新工程通过验收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连日来,位于南安市官桥镇的省储备粮南安直属库拆旧建新工程抢抓建设黄金期,跑出“加速度”,并于25日顺利通过竣工验收,即将正式投用。
25日下午,记者走进项目建设现场,只见一栋栋粮仓穿上“新衣”,两三百名工人正紧张有序地做清洁等扫尾工作,为项目的投用作最后的冲刺。
“今天(25日)下午,项目已经全部竣工,并通过建安工程验收,具备装粮压仓条件,今年10月,秋粮就可以进仓。”省储备粮南安直属库主任卓成加告诉记者,为抢抓进度,项目部详细制定冲刺倒排工期计划,严格按照施工程序、标准上足机械、人力,科学施工,加大人员、材料、机械等的投入,不舍昼夜、连续作战,确保项目建设序时推进,保质保量按期完成项目建设任务。
南安直属库拆旧建新项目是福建省本轮粮库新、扩建项目之一,于去年9月开工建设,总投资约1.5996亿元,占地面积50亩,总设计仓容7.46万吨,并配套建设辅助生产设施变配电及工作塔、汽车接发站、消防泵房及水池、倒班宿舍、门卫及室外工程等。
“我们在粮仓内部墙体上都粘贴了保温隔热板,仓内安装了专用空调,有效保证仓房隔热保温及气密性,实现准低温储藏。”卓成加介绍,新建仓库按照高标准粮食储备库设计,运用粮情测控、机械通风、环流熏蒸、谷物冷却“四合一”技术,配备低氧富氮、粮面综合控温等绿色生态储粮技术和粮库信息化系统,改善省级仓储设施条件,提升绿色生态储粮技术应用水平,缓解粮食储备仓容不足矛盾。
“该工程的主要技术亮点大致可以分为两点,第一是粮仓特殊的气闭性要求,因为储存粮食的仓房如果漏气,粮食是没办法长期储存的,针对这一点,我们在浅圆仓和平房仓的施工过程中,都将通风口、门窗、高低位放粮孔、检测管、滑流管随着主体结构一次性进行预埋,避免二次施工过程中形成施工缝,导致漏气的情况;第二是在浅圆仓的施工中,因为浅圆仓有弧形的结构,我们采用了滑模工艺,这个工艺在市场上还是比较少见的,浅圆仓滑模从正负零的位置滑到26.2米的位置,我们仅用了7天时间。”项目执行经理杨磊告诉记者。
官桥镇“粮食超市”美誉由来已久,早在清朝中叶该镇已经是闽南地区的粮食集散地。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发展,如今官桥镇已成为屹立东南沿海的“粮仓”,中国粮食城(官桥)园区也成为全国第四大粮油加工流通集散地。
“泉州常住人口约900万,是全省的主销区,对粮食的需求量很大;大米加工、面粉加工都集中在泉州、官桥,泉州又是全国休闲食品基地,对粮食的原材料需求也很大;另外我们的交通方便,有水运、汽运,人工费用也低;还有物流优势,粮食可以来自全国各地。”卓成加说,这一切的利好条件促使省储备粮南安直属库落地官桥,项目投用后,既可有效缓解省级储备仓容缺口压力,又可助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对确保泉州地区乃至全省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储备粮都是按在主销区6个月的量来储备,项目建设完毕,南安直属库可达到18万吨。另外,还有一个泉州的直属库也将迁建到官桥,建成后整合起来,省级储备粮在南安官桥可以达到30万吨,如果再加上南安市一级的粮库,还有闽粮公司的粮库,储备粮可以达到50万吨。”卓成加说。(记者 庄树鸿 黄奕群 通讯员 黄栋梁)